泡了杯御赐的明前龙井。
才刚品完一杯茶,就见礼部右侍郎急匆匆走了进来。
“大人,宫里的旨意下来了。
”
陆杭微微一笑:“我看你步履匆匆,还以为有什么急事。
原来是为这个。
”
右侍郎道:“大人似乎一点儿也不意外。
”
陆杭请他坐下,微挽袖子,给他斟了杯茶:“恢复亲蚕礼对皇后娘娘来说是好事。
只要娘娘愿意,陛下也不会驳娘娘的面子。
”
右侍郎顺着陆杭的话一想,还真是这个道理:“只是没想到宫里的旨意下来得这么快。
”
折子是大早上递上去的,旨意下午就下来了。
亲蚕礼可不能算是一件小事啊。
陆杭听到这话,也深以为然,更觉得自己的示好十分有必要:“宫里还说了什么吗?”
右侍郎道:“确实还有一事。
宫里说要重新制定亲蚕礼的仪注,最好是能形成明文规定,以供后人遵循。
”
陆杭眼神一闪:“那就得重修我朝礼书了。
”
想了想,陆杭又问:“宫里有明确亲蚕礼的规格吗?”
右侍郎再次回忆了下,确认道:“没有。
”
陆杭端起茶杯,一口气喝完了杯中茶水,笑道:“那能制定多高的规格,就制定多高的规格。
”
既然要向皇后示好,当然得做得尽善尽美。
不然那就不是示好,是膈应了。
右侍郎:“中祀?”
陆杭:“中祀。
”
朝廷祭祀,分大祀、中祀和小祀三个级别。
只有祭祀天地、宗庙和社稷才会用到大祀的规格。
皇帝亲自主持的先农礼就是中祀。
而亲蚕礼,在历朝历代里都没有明确的祭祀规格。
若遇上比较重视的朝代,场面就会略显隆重一些;若遇上不太重视的朝代,场面也会略有削减。
面对宫里那位皇后娘娘,礼部当然是越重视越好。
【??作者有话说】
*[注]的内容参考自百度。
在唐高宗以前历代帝王对亲蚕礼并未做出明确的等级划分,有的只是规定可以用“太牢”“少牢”之礼祭祀先蚕。
逮至唐高宗时将亲蚕礼规定为“中祀”,并为后世所遵循。
高宗时期亲蚕礼一共实践了五次,参与亲蚕的皇后都是武则天,武则天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亲蚕礼,来不断强化自己的政治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