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接受了,也不会吵到现在还吵个没完了。
崔弘益应是,一番润色后,将端王妃和季二夫人争执的地方说了出来。
季二夫人不接受,是因为她觉得,季渊康是故意推倒季三郎的。
不然这地上这么多风筝,在季三郎先看上那只风筝的情况下,季渊康怎么会恰巧和季三郎看上了同一只?
端王妃听到这话,也气愤了,认为季二夫人是在借题发挥,存心挑事。
算算年纪,季渊康比季三郎还小了几个月,一个三四岁的孩子,谁会指使他干坏事啊。
反倒是季大郎,已经九岁了,他再着急季三郎的情况,也不应该伸手去推季渊康啊。
真要说故意,季大郎才更像是故意的吧。
双方各执一词,场面顿时就僵住了,然后就说火气越大,谁都不肯退让。
这要是再认错,岂不是相当于承认了自家孩子故意推倒堂兄弟?
许时渡也就只比霍翎早来了一会儿,对于这些情况并不了解。
现在听到崔弘益的话,她惊讶得瞪圆了眼睛:“大家都是亲戚,平日里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怎么会闹到这种地步。
”
几人里,也就只有许时渡能问出这种话了。
霍翎没有开口回应许时渡,心下却知道为什么会闹到这种地步。
这件事情往简单了看,就是几个孩子打闹时没注意好分寸。
虽说季三郎受了伤,但这伤留不了疤,大家又是正经亲戚,稍稍含糊一二,再好好赔个礼道个歉,也就彻底揭过去了。
可是,当牵扯进去的人,恰好是季三郎、季渊康、季大郎和季渊晚后,这件原本很简单的事情,也开始变得复杂起来。
甚至可以说,季二夫人和端王妃在较劲的东西,已经不仅仅是这件事情本身的对错。
……
季二夫人和端王妃各执一词,端王一时插不上话,只好在旁边安抚季渊晚。
陪季渊晚说话时,端王视线余光一扫,这才注意到树底下站着的几人。
经他一提醒,端王妃等人也都看见了霍翎和景元帝。
季二夫人道:“我们这么吵下去也不是个事,既然陛下和娘娘来了,就让陛下和娘娘给我们评评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