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章

首页
    夏承烈生擒北狄可汗的消息传回长安,不少官员迅速走门路拦截送去幽州的弹劾奏折,奏折已经到幽州的小官捶胸顿足。

     试想皇帝拿到捷报,正在兴头上,结果打开奏折发现都是弹劾夏承烈的,哪里还高兴得起来,岂不勃然大怒? 刘相他们位高权重,说说也就罢了,自己一介微末小官,送到皇帝面前不正好就是活靶子吗! 明哲保身,这四个字深刻印在小官们的心上,争权夺势这种事情与他们无关。

     他们是发现了,神仙打架,凡人遭殃,无论皇帝赢还是刘相赢,对他们来说都一样。

     他们上蹿下跳反对徐璎的政令,跳得再厉害也不能把她怎么样,自己反倒可能因此丢官,还不如闭紧嘴,安安分分,做好自己的份内事。

     小鱼小虾就罢了,最尴尬的还属章余,他前脚暗示皇帝可以倚靠他,后脚就被兜头来了一巴掌,打得他发蒙。

     他不懂,他不理解。

     作战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北征一不占天时,天寒地冻,二不占地利,主将夏承烈的败绩就不讲了,他从前只在西戎镇守,不熟悉北狄地形,他是怎么深入腹地找到北狄王帐的? 要知道地形对一场战役十分重要,通常指挥官在两军交战前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决策,如何摆阵,什么时候变换,攻破敌军的时机,全凭指挥官的预测,不会打着打着中途突然改变策略。

     因为传令以及士兵的实行需要时间,战场上最宝贵的就是时间,甚至军中有延误战机罪,轻则丢官,重则斩首。

     战场上,分毫都不容有差,可能指挥官这边才下完令,敌军就换了阵,这时再下令,士兵执行的则是第一个的命令,根本来不及,所以大部分战役的成败在交战前就有了结果。

     而不熟悉地形是非常危险的,它意味着指挥官需要极其丰厚的经验、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反应能力和极强的方向感。

     北狄山脉连绵,不少勇猛的将领打着打着就迷路了,这也是百年来无法平定北狄的原因之一,进入北狄后失去方向,找不到人,就更别谈打赢了。

     最后,幽州驻军都是何崇光属下,再优秀的将领也要与士兵磨合才能打出漂亮仗,如此短的时间里,夏承烈是怎么做到的? 章余从头梳理了一遍整件事,惊觉自己受到徐璎的迷惑而轻视她,上当了。

    这份轻视源于徐璎的设计,他们看到的都是徐璎想让他们看的,所有人都中了她的计! 首先徐璎的继位就很有问题。

    齐王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