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2章

首页
    的要求不高,别动不动就杀个身边人助兴就行。

     做好分内之事,其他一律不听,白天安心干活,傍晚回家把门一关什么都不管。

     封侯拜相那种跌宕起伏的日子不适合他,平平淡淡才是真。

     可惜好日子不长久,去哪儿都逃不过动乱,他都那么平平无奇了还能被拎出来放到明面上,这世道真是不给老实人留活路。

     摇头.jpg 贾校尉对这乌七八糟的世道很是失望,然而没办法,再失望日子也得继续过。

     不然能怎么?还能自我了断不成? 世道虽乱却还没到让他活不下去的地步,休想让他放弃大好人生。

     话是这么说,遇到烦心事儿的时候还是会头疼。

     在京城时荀公达的态度就让他心里打鼓,去并州的路上荀氏叔侄的反应更是让他提心吊胆。

     更可怕的是,他自始至终都想不出到底什么地方出了疏漏让荀氏这位小将军盯上了他。

     荀公达说他不知道,是不是实话不好说,但是那家伙确确实实表现的好像什么都不知道,那就当他真的什么都不知道。

     他贾文和随凉州军进京,自认为没有半分出彩的地方。

    他身上没有问题,那么答案就只能从最开始盯上他的荀小将军身上找。

     而荀小将军…… 他还是继续琢磨荀公达吧。

     贾诩能安安稳稳活到这个岁数不光是谨小慎微,看人的本事也远超常人。

     他以为到并州后能解开谜题,但是并没有。

     刚到晋阳的那些天上头应该是太忙把他给忘了,后来想起来也没说让他官居要职,而是让他和小将军一起招安贼匪捣鼓屯田。

     又是一个让他摸不着头脑的安排。

     之前有事儿没事儿就到他跟前盯着,他还以为他是什么忽然被发掘出来的不世之材,原来都是错觉啊。

     既然是错觉,那就没事儿了。

     不过官署有专门负责农事的官员,让尚未加冠的世家子和他这个虽然出身寒门但是也没种过田的中年官员带着从良的贼匪种地是不是有点不太妥? 他不是对荀氏有意见,而是这安排真的很奇怪。

     贾诩刚领命的时候觉得没站稳脚跟就大肆招安地方贼匪是昏了头,好在他和荀氏也没什么感情,昏不昏头都和他没关系。

     万万没想到他们荀小将军看着年轻不顶事儿实际上主意还挺多,几十万的贼兵乱民愣是被他安排的明明白白。

     他相信这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苑陵侯有看穿人心的本事了。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