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8章

首页
    人之间有了隔阂,但是并没有严重到一拍两散的程度。

     后来袁绍带领亲信抵达邺城,荀谌依旧在袁绍身边为官,这时候还多了个本在邺城任职的荀衍。

     亲兄弟之间的关系肯定比即将破裂的臣属关系好,他以为荀谌到邺城后就会撂担子不干,没想到反而是荀衍被他带去帮袁绍稳定局势了,弄得他好长时间都摸不着头脑。

     咱不是要离开了吗?冀州乱就乱呗,让袁绍自个儿头疼得了,何必上赶着热脸贴人家冷屁股? 荀氏这兄弟几个瞧着都温文尔雅讲道理,他当时真的很怕这一大家子都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死心眼。

     隔壁大好并州在等着他们,真的不至于一棵歪脖子树上吊死。

     直到进入太行山之前,他的心里都一直在打鼓。

     世道那么乱,当好人没前途。

     冀州的前任州牧韩馥是好人吗?是。

     结果呢?好人没好报。

     诚然韩馥这事儿他自身问题更大,但是也确实吃了吃了不愿与人交恶的亏。

     让他剿匪他说山里的贼匪都是无以为生的百姓,提醒他山贼背后有世家大族的影子他说那是世家掺和其中是为了不让百姓全都饿死。

     总之什么坏事儿都能往好处想,良善的不像个正常人。

     万一、他是说万一、万一颍川世家都这个德行,荀州牧当了州牧后也变成韩馥那样怎么办? 别说什么荀州牧在京城筹谋诛杀董卓绝对不会是善恶不分之人,当年韩馥也是看不惯董卓才离开的京城,当时谁也看不出来他韩文节实际上是个任人拿捏的面团儿。

     提心吊胆的日子不好过,麹义甚至都想好了万一事情真的朝最坏的方向发展他就带上亲兵灰溜溜的回西凉。

     他们凉州的各方势力内斗的时候打的很凶不假,但是打不赢就是死至少不憋屈,他宁肯去死也不愿意再受这个委屈。

     再然后,队伍进入太行山,荀氏兄弟喊他秉烛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