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杨时月与娘亲在后院里叙话。
杨夫人把女儿的手放在掌心里端详,见女儿的指甲红润有光泽,十分欣慰,道:“你南下这几年,我在京都里,很是担心你又怀有身子。
”
怀双生子不单单是生产时惊险而已,怀胎十月里,若是吃得多了,怕两个孩子个头太大生不下来,若是吃得少了,两个孩子过度汲取母亲的营养,又容易伤了根本。
杨夫人当年怀杨时月兄妹时,便是吃得少了些,以致至今指甲都是灰扑扑,难以复原。
后来,杨夫人也曾再怀过一次,因身子弱,未能留得住,成了伤心事一桩。
“肚子后头再没过动静?”杨夫人问女儿。
杨时月摇摇头,应道:“官人说有正观和云辞两个便够了。
”夫妻间曾谈过这个话题。
“如此也好,你不必再涉险一回。
”杨夫人回想起当年带着杨时月登门拜访,欣慰笑道,“当初原想着只是走动走动,没成想真选得了个好姑爷。
”
家风好、疼惜人、又长进,这样的姑爷谁能不满意?
……
……
在家略休整几日后,裴少淮便奉旨上任了。
吏部衙门在午门内,隔了个中庭,对面便是武英殿、文渊阁,与皇帝办公的乾清宫相距不远。
如此一来,皇上再想找裴少淮议事,可就近多了,简直是随叫随到。
裴少淮上任第一日,考功司的官吏皆到门前相迎,有员外郎两人,六品主事两人,未定职的观政士四人,以及国子监前来历事实习的监生、八九品的小吏若干。
此外,王高庠又从吏部文选司、稽勋司调了两名主事过来协办。
衙门不大,人倒不少。
考功司里又专程留了一套衙房,名曰“京察房”,裴少淮的工位便设在这里。
一眼望去,这些个下属们,小的三十多岁,年长如员外郎的,则已过五十,个个都比裴少淮年纪大。
裴少淮未定职前,他们必定不服裴少淮当他们的顶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