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皇帝这般安排,对东宫、对詹事府、对太子身边的三公三孤,究竟是个什么态度,也颇值得玩味。
王高庠散朝往外走,思索得深失了神,兵部尚书陈功达喊了他好几声,他都没应答。
……
诗言“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
裴少淮所乘的船不是去长安,而是回京都,赶在初冬落雪封河前,裴少淮一家终于抵达京外渡口。
驿站快马早两日便传回了消息,裴家做足了准备,老少皆到渡口边为裴少淮接风。
令他们没想到的是,今日的渡口格外拥挤,岸边到处都是人半是小商贩半是书生郎。
也怪那驿站的小吏,贪了几口酒,把裴少淮归来的消息透了出去,便有了这自发的成群结队来迎接。
裴少淮在京中名声本就大,一连三期的邸报、长安门外的告示,响亮的功绩推波助澜,让裴少淮再次成为京都各大茶馆里,说书先生们的口中常客。
书生尊状元,百姓爱清官。
又因一位学子在长安门告示下,吟了一句王安石的诗:“山如碧浪翻江去,水似青天照眼明。
”尤其是这后一句,令众人觉得格外应景。
淮属水,可不就“似青天”照得世人眼目清明吗?
于是裴少淮除了“裴三元”的名号外,又得了一个“裴青天”。
官船缓缓靠岸,裴少淮左右牵着小南小风,正打算下船,此时,他还不知自己的名声已被皇帝彰告天下,没做任何准备。
当听到岸上一浪高过一浪的呼声,嚷嚷着“裴青天”,裴少淮被吓得一愣,脸颊顿时红得发烫,他不是一个喜欢外显的人。
小南小风也听到了呼声,小风问道:“爹爹,他们喊的‘裴青天’是你吗?”
杨时月帮着解释,道:“你们的爹爹为民做了好事,所以才被喊作‘裴青天’。
”又劝夫君道,“官人下船罢,今日总归是躲不掉的。
”
裴少淮下船时不停作揖回应,手都举累了,学子们的呼声依旧不止。
所幸,顺天府尹派了衙役前来维持秩序,现场只是闹了些,并未发生差池。
学子们还好,小商贩们的行径则有些“匪夷所思”了。
只见他们就地铺开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