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81章

首页
    来不必我再赘言。

    ”裴少淮先提了粮食。

     李同知点点头,应道:“大庆连年长冬之事,下官已略闻一二。

    ” 他面露辛酸之色,道:“在我南下赴任以前,秦、晋两地单单去岁一年,就减收了三成不止,临近北疆之地,麦田还在拔节便遇到了寒降,更是颗粒无收,不少地方的仓廪已经见底了。

    ”北边减收,粮食压力便落到了南边,李同知道,“大人说得没错,粮食事关重大,必须鼓励海商继续购入粮食,重兵守好粮食漕运。

    ” “至于李大人所说的‘富比扬州’……”裴少淮顿了顿,说道,“扬州之富,乃因其地处南北河运之关节,大庆商贾往来必经此处。

    而双安州之富,通的是内外,不在于‘贩’而在于‘市’,有市有价,则天下百姓可自谋一条生计,万万人之力远胜于数人之智。

    ” 冰雪无情,丘山覆阻,但只需有了几缕春光,野草便能莽莽而生。

     裴少淮打比方道:“双安州之富,就好比集全家之资供一人读书,待其功成名就时,领着同族子弟同富共荣。

    ” 李同知听后,捏着酒杯不动,陷入了沉思,连杯子倾斜洒了出来也不觉。

     “下官明白了。

    ”李同知回过神,赶紧给自己重新斟满,饮尽后言道,“下官必定继续开辟官道、水道,令更多的货物经由双安港运送出去。

    ” 让这个“市”愈来愈大。

     壶口泻酒如水帘,推杯就盏邀星饮。

     略有一两分酒意后,裴少淮便起身作辞了,道:“家中还要小儿要照料,改日再同李大人痛快饮一回。

    ” 李同知作揖,笑道:“在外为清官,归家为慈父,实在叫人钦仰。

    ” 登上归去的马车,裴少淮撩开车帘吹着些夜风,今夜的几盏酒,让他愈发意识到,自己留在双安州的时日不长矣。

     …… 六月的院试,是裴少淮回京前最后一项任务。

     裴少淮不任考官,院试主考官是福建省督学大人,但他需要陪同大宗师考校当地生员,筹备院试诸多杂事。

     大宗师对此地学子了解不深,取录秀才时,常常也听当地正官的几分意见。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