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52章

首页
    裴少津告退,往外走时步子生风,乐乐陶陶。

     他心里清楚,皇帝赶在这个时候,在闽地推行船引,等同于把市舶司的“出海权”给收了回来,兄长手里便又多了一锭筹码。

     闽地世族垄断的货物又如何,只消他们拿不到船引,便没了“正统”的身份,受制于新权,再多的货物也只能压仓底。

     当然,诸事相互牵扯之下,做事讲究时机。

    裴少淮先破开了闽南豪族盘踞的局面,掐了官商垄断,后才能推行船引之策;而非一开始便试图以船引之策去破除豪族门的勾结、联手。

     眼下时机正正好。

     裴少津走后,皇帝靠在龙椅后垫上,伸了伸腰,自言道:“裴家这两兄弟,嘿嘿……”笑笑没说下去。

     整个人心情舒畅了许多。

     “萧瑾。

    ” “老奴在。

    ” 皇帝道:“去一趟兴龙宫,叫政儿下晌来一趟御书房。

    ” 燕有政,正是当朝东宫皇太子,唯一一个成年了仍留在紫禁城里的皇子。

     兴龙宫居于东一长街最北,有些偏僻,离乾清宫距离不短,萧瑾前去传旨,太子赶来,这一来一回的,确实要到下晌的时候才能面见。

     “是,陛下。

    ” …… 经书有言“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这个世道里,父子之礼讲的是“父为子纲”。

     父待子严,不亵不狎。

    子奉父尊,毕恭毕敬。

     寻常人家如此,官吏人家甚之,皇家宗室最甚。

     所以,东宫太子觐见皇帝,比君臣更要君臣几分,鲜能见到那些所谓温情。

     “儿臣叩见父皇。

    ”太子行大礼、恭喊道。

     “起身罢。

    ” 太子端端站着,等着父皇发问,按照以往的惯例,父子间为数不多的见面,谈话大抵都先以“考校”为开始。

     皇帝当年不受父皇待见,身为皇长子,却直到二十一岁才娶妻出阁,所以生子也晚。

     廷下这位东宫太子年岁也并不大,瞧着未满三十,相貌不如皇帝那般严武,但也是身姿笔挺、容貌端正。

    只不过在皇帝面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