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从来就不缺聪明人,只不过从前的世道里,没有给她们施展的机会。
本是裴少淮说过的话,从杨时月口中说出来,反过来又让裴少淮陷入深思,半晌,他回过神,喃喃道:“没错,凡事过犹不及,撕开一个口子就足够了,自有聪明人紧随而上。
”
似乎想通了什么。
“官人此话何意?”
裴少淮没有急着读那封家书,拿钥匙打开书柜,取出了几份图纸。
这是他花费两个月设计出来的火器构造图,已经初成模型,只要试造、实验成功,便可应用于海战中。
可他一直迟疑着,没有拿出来交给燕承诏。
没让神机营的兵匠试造。
今夜,听了妻子的话以后,裴少淮终于想通,遂毫不犹豫把图纸伸向烛火。
纸张易燃,屋内亮堂了几分,不多时,地上火盆中只剩下几卷灰烬碎屑。
熬夜画出来的图纸付之一炬,杨时月有些不解,但没有出言阻止,她相信丈夫有自己的考量。
裴少淮说道:“突然出现一支精装火器的水师,让倭寇望而生畏的同时,也会让朝廷望而生畏。
”
一旦如此,便是有圣意眷顾,也难长久。
灭寇不成,反是先灭了自己。
第171章
朝廷广招贤能才俊,却不能容忍“妖孽”。
若是一人之力便可敌过万千之军,岂能叫高位者不望而生畏?
也许裴少淮借着新式火器,在海战中可以减少我方伤亡。
可是一旦朝廷心生疑虑,战火肆虐之下,只会造成更多的伤亡。
再者说,大庆现有的火器也算得上先进,够用了。
杨时月将书案上余留的几张废图纸一并投入火盆中,宽慰说道:“瞧着虽是有些可惜,但官人这般做是对的,总要先保住自己,才能保住更多人。
”她听明白了丈夫话中的道理。
自古以来,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杨时月执小棍翻动纸灰,确认全数燃尽才起身,又把那封家书往裴少淮这边推了推,道:“官人记得看一看二弟写的信。
”
专程提了裴少津,意有所指,想来是信中提了要事。
裴少淮随即打开信封,找到了少津写的信,字迹微瘦而显骨力,如瀑水直落,自从少津入朝为官以后,笔锋愈发外显了。
这便也说明,少津近况是顺当的。
信中用词平易,宛如兄弟二人当面闲叙一般,先是告诉大哥家中事事顺遂,段夫子身子无恙,让裴少淮放心,无需挂念。
又告诉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