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25章

首页
    ,图案愈是复杂,提综的次数愈多,每每穿梭两三回,就要换一次经纱的排序,所以十分费时费力。

    ” 又言道:“两人耗去一月才堪堪得云纹花布一匹,此机具用于织绸缎或还有利可图,织棉布怕是不值当。

    ” 裴少淮抬头望着这台大花楼织机,大抵明白了它的运行之道改变不同颜色经纱的位置,一段段织下来,最后在布匹上呈现纹案。

     心中暗暗感慨,此物出现于汉而盛行于唐,时隔千年,这样朴素而聪慧的办法通过不断改进,仍在后世现代发挥着作用。

    后人只是改进了,而秉持着它最初的原理。

     这就是经久致用的智慧。

     若是为了更快织布,此机具确不合适,但若是为了传承技艺技巧和艺术它又有不可言喻的价值。

     裴少淮说道:“确实太慢了些,不过世间既有求快,也不乏求美,娘子不如先留着,往后闲时还可继续研究。

    ” 两人继续看其他机具。

     相比之下,腰机则显得过于简单,绑在腰上坐下来即可开始织布,但因机具张力不足,织出来的布往往松弛稀疏,只可作为下等布售卖。

     诸多弊端下,腰机却是应用最广的。

    无他,农家妇人既要下地务农,又要操劳一家老小,很难时时留在房内,若想织布挣些小钱,只能是找一样便携的机具,随时随地能坐下来就开始织布。

     如此一想,实在苦矣。

     排除大花楼织机和腰机以后,唯剩下台式织机了,各地样式多有不同,但原理都是一样的。

    通过脚踩蹑板,让经纱上下交织,妇人坐在织机,用手左右穿梭纬纱,再用板打实,如此反复。

     这样织出来的素布更密更实。

     杨时月言道:“若想改良织布机具,当从台式织布机入手……只是,妾身研究了好些时日,总觉得无从下手,一踩一穿一打,一步步都是按部就班的,再反复如此。

    ” 未能找到关键,杨时月脸上带些苦恼,她一边说一边坐下,开始踩蹑板穿梭织布,想再试一试。

     裴少淮心中其实早有打算,只不过见妻子如此认真对待,反觉得不好直接说出来了,如此怕是会浇灭妻子的兴头,也抹去了她这段时日的努力。

     他想了想,决定稍作引导,遂言道:“娘子不若这般想,既是为了更快织布,自然要找出最耽误时候的工序,若是这道工序缩短了,织布自然也就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