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抗衡,裴少淮会是个不错的选择,得圣眷也意味着险阻大,沈阁老提醒他要做好应对准备。
见裴少淮一点就通,沈阁老暗自感慨,果真是邹阁老看中的年轻人,于是又多说了几句,道:“你也不必太多忧虑,左右你入翰林后不过一修撰,再如何也不至于将你怎样……借这几年,你好好学本事。
”
“学生明白。
”裴少淮道,“学生再谢座师提醒。
”
裴少淮能够察觉到,沈阁老的帮助和提点,未必如邹阁老那般纯粹,但此时此刻是真心实意为他着想。
“你且回罢,仕途之初,想来你的师者、长辈还会指导你。
”
“是,学生告退。
”
归去路上夜色寥寥,车轱辘声咕咕响,木制车轮循着一寸深的青砖痕辗转向前,今夜风大,驾上的灯笼点燃又被吹灭,唯有车厢内亮着。
裴少淮问道:“张管事,借月光可看得清路?”
长舟限着马匹的速度,应道:“少爷,只要循着青石路上的车痕走,就偏不了道。
”
裴少淮本有些絮乱的心情,一下子通明了许多,他想起了苏老洵解释三子名字含义的那番话:“天下之车,莫不由辙。
”
辙,车痕车道也。
世人只知轱辘转,不知车痕深。
总要俯身做了实事,有了实实在在的功绩,才能有这道“辙”,这一点上,裴少淮理应向父亲学习。
裴少淮想明白了为官之初应当做些什么。
……
翌日,裴少淮领新科进士入朝,上表谢恩。
归来后,殿试之事总算告一段落,可以舒心歇上一阵了。
几日之后内阁、翰林还会操办一场馆选,一二三甲进士皆可报名参考。
裴少淮需要“例行办事”参加馆选,却只是走个过场,因为一甲三鼎是规定了要入翰林的。
状元赐翰林修撰,从六品官。
榜眼和探花赐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