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4章

首页
    殿试前最高规格的考试,考官亦显得尤为不凡。

     且不论主考官沈阁老,单是那管些“杂事”“小事”的帘内、帘外官,个个都是有身份的巡绰官头是三四品武将,誊录官和对读官是从北直隶各府临时抽调的知县,受卷官是同知。

     十八房同考官则是京官,超过一半是翰林院的编修,个个都有进士功名,更不乏曾经的状元探花郎。

     礼部遴选考官时,以“居官清慎者”为标准。

     换作后世的职务有几个市长字写得不错,为官清正,把他们抽过来抄抄卷子、对读卷子,而副市长级别太低,大事轮不到他们,只能负责分发卷子和收取卷子。

     一份份卷子用朱笔抄完,又对读完,誊录官和对读官写上“某某誊录(对读)无误”,才能送到十八房考官手里。

     十八房同考官个个都是满腹经纶的,所以很难会见到他们举着卷子起身,高呼“惊为天人”之类。

     他们只会认真评卷,仔细甄别每份卷子的优劣毕竟是举子们写的文章,必定皆有可取之处,而优劣高低在于细微处和文章气度。

     同考官们决定考生卷子的去或留,不管举卷还是落卷,同考官们都要写明缘由,主考官决定最后的名次。

     二月二十四这日,举卷悉数送到沈阁老处,十八房同考官围案而坐。

     各房首荐上来的十八份卷子中,有一份最是瞩目,因为其封面上用靛色写满了评语,仔细一数,共有九条之多,半数同考官都批阅了这份卷子,并将它摆在了首位。

    只见上头写着: 同考试官编修刘,首批:非爱民怀忠者不能,言之切切,精确恳致……荐以式。

     同考试官都给事中李,再批:事君之心恳切,爱民之心真切,博识广闻,言辞雅正……荐以式。

     “……” 同考官主事王,再批:经义纯心于学,策问致力于用……宜录以式。

     往年也曾见过封面上写满同考官评语的,多是介于举与落之间,所以多人评阅,以免遗漏贤才。

    而今年的这一份,却是因为写得太好,同考官们消遣之余相互传阅,以至于有九个人留下了青笔评语。

     沈阁老取来此卷,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