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
夏侯惇、张辽等人皆劝之,唯恐荆州刘表生异心,若不征辽东,应速返许都。
曹操吩咐传令下去,只待袁熙、袁尚二人颈上人头一到,便即刻回兵许昌。
一时军营之内,流言纷纷,自古哪有不攻自破之理,皆暗笑曹操。
结果不出十日,忽有人来报,称辽东太守公孙康派遣使者来求见。
接到消息的时候,曹操正在教包子舞剑。
使者带来一个大匣子,里面并排放着两颗人头,正是袁熙和袁尚。
曹操欣受之,并重赏来使,封公孙康为襄平侯、左将军,于是皆大欢喜。
众官员皆讶然。
曹操一脚踢飞那木匣,看着匣内滚冬瓜似的滚出两颗人头,仰天大笑,“果然不了奉孝所料!”
只是不知为何,我竟是从那笑里听出了悲怆。
众官员皆不解其意。
曹操从怀里取了郭嘉临终前写的书简,递给众人。
那书简之上,犹有一抹暗红的血渍,是那一日郭嘉伏案而书,口中吐出的血。
众人细细念来,“今闻袁熙、袁尚往投辽东,明公切不可加兵。
公孙康久畏袁氏吞并,二袁往投必疑。
若以兵击之,必并力迎敌,急不可下;若缓之,公孙康、袁氏必自相图,其势然也。
”(出自《三国演义》)
我忽然想起那一日,那一个病弱的谋士,他虽然卧于病榻之上,无力随军远征,但他却始终冷静地纵观全局,冷静地谋划一切。
袁绍在时,曾有吞并辽东之意,如今袁绍已死,袁熙、袁尚兵败,只能投靠辽东,但辽东太守公孙康必疑其有鸠夺鹊巢之意,欲杀之而后快,但若此时曹操举兵攻打辽东,公孙康便没有选择,只能与袁军合力对抗曹操,届时,即使曹军获胜,也必然有所损伤。
但若曹操按兵不动,公孙康没有后顾之忧,自然便会先除二袁,将首级献于曹操。
一来可除却心头之患,二来也可取信于曹操。
那双明澈的眼睛,看透了一切。
此次一战,曹操大破乌桓,消灭了袁氏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
只是,那一个病弱的谋士,那一袭青衫的男子,却未能亲眼见证这一切。
得了二袁的首级,曹操领着一众官员设祭于郭嘉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