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崽乐观地笑道,“多亏了医丞和阿父,也多亏了蒙恬将军和蒙毅中郎。
”
“坐好。
”嬴政把他扶正,问王翦,“若依将军所言,该派谁去攻魏?”
李世民乖乖地闭上了嘴巴,大秦的武将真的很多,打魏国太容易,实力悬殊,只要是个中等偏上的武将,都能打赢,不用担心。
“此事由王上决定即可,朝中武将众多,任谁都可以胜任。
”
“将军没有建议吗?”
“王上刚刚加冕,适逢嫪毐与二君之乱,山东六国或有骚动。
臣以为此战攻魏,略作试探,取城一二,以宣武力即可,不必太过深入,急于求成……”王翦娓娓道来。
李世民听得很认真,连连点头,他也觉得稳定国内更重要,国内不稳,谈何统一?
这时候打魏国,就如同扔个石子打一圈威胁自己的狗,只要把离自己近又弱的那只打痛了,打跑了,其他狗也就跟着跑了。
毕竟谁都不想挨打。
至于为什么不打最弱的韩国,因为打它没啥用,它太弱了,起不到震慑作用。
嬴政思量着,同意了王翦的观点,沉心静气地讨论起出征的细节,时日、地点、主将、兵马、粮草等等。
秦王虽没有亲自上过战场,但他的大局观很好,善于用人,知错就改,打仗的时候敢于放权,全力支持,不拖后腿。
所以王翦能放心地和他商议军务,也能很快就敲定出征的人选为杨端和。
李世民回忆了一下,杨端和虽然名气不算大,但一生从无败绩,打个魏国毫无难度,也就没有再插话,看着地图,若有所思。
待此事商量得差不多了,王翦告退离开后,嬴政忽而道:“如何?”
“什么如何?”幼崽仰着脸。
“王翦。
”
“很好呀,非常好。
我喜欢这样稳重的将军。
”李世民用力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