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只能落在孙氏头上。
孙氏后来也改口说就是她叫人下在药膳里的,到底是受不住刑罚,反正在皇子后院里下毒,不管你毒的是谁,最后害了皇子已经是个死了,全家都保不住。
那还受什么活罪?认了吧。
下面那些奴婢比她认的更快,都是个死,谁都熬不住了。
如此一来,这案子就没法继续查了。
而英琼楼心里,是觉得大皇子本人只怕也知道,就算不是自己主导,只怕也是明知故犯。
也不是没有怀疑齐家,只是明氏确实干净,何况皇帝吧……都有毛病,觉得自己都敲打了贵妃几次了,齐家也不敢了。
所以最后的结论就是大皇子御下不严,导致妾室争锋,下毒互害,伤及皇子。
毕竟不好直接说是给皇子下毒,那太难听了。
孙氏本人不必说,赐死。
孙家教女不严,满门抄斩。
伺候孙氏的人全部斩首,亲近的两个奴婢家中父亲,兄长也斩首。
如果没有父兄,就斩首弟弟或者伯父叔父祖父。
反正是砍两个。
也是为了警醒后来者。
那个死去的厨子全家斩首。
那个被大皇子宠爱的没边儿的巧儿罪名是媚上,赐自尽。
另一个姓吴的丫头一起赐自尽。
其实那个丫头跟这个案子没关系,但是乌烟瘴气陛下看不下去了。
并且一口气处置了四十多个奴婢,其中一半宫人,一半丫头。
赐死了十五个,其余的全部杖责后赶走。
赐死的都是在大皇子身边伺候的人,不能规劝主子,不能保护主子,罪名多的是。
这一来,大皇子府上就空了一半。
正院樊氏身边的人倒是没有赐死的,但也赶走了四个。
她本人也被太后皇后训斥。
英琼楼淡淡的:“他身边就不必再加人了。
”
这可真是应了无眠的话,能过过,不能过就散伙。
起先也有言官上书叫陛下查皇后的,但是陛下不理会。
现在好了,言官上书都在骂大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