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帝君含笑不语。
身边一个武将上前怒喝道:“大胆许仙,帝君在上。
竟敢不跪?”
许仙不卑不亢道:“不知为何要跪?”他是来说和的,不是来求饶的,越是这时候,越是要拿出风襟气度来。
若是先失了法度,那就真的是凭人揉捏了。
旁边一个文臣对文昌帝君拱手,而后道:“帝君不但法力无边,亦为天下文魁,你即修行又为文。
于情于理都该跪拜!”一文一武,却想要威之以势,迫之以理,先使得许仙屈服。
神明行事。
绝无一见面就喊打喊杀,而是要先辨明道理。
但许仙有些感觉,这两个人说话行事,将正主小青略过,简直像是冲着自己来的。
第七十六章明月
一。
炮许仙自信满由充满了信君身边的每个叹哪路出不屑的神情,甚至连小小的仙官都撇了撇嘴,幕示自己的水准完全在这之上。
唯有文昌帝君与文武二县,望着许仙,等着下面。
却闻许仙道:“疑是地上霜。
”
武将目中鄙夷。
那文臣也终于露出失望之色,他本来对许仙的明月诗还有些期待,作为一个文人墨客,这种期待还要大于对胜负的执着。
但这两句诗实在是太平常、太平淡,简直像是喝了一大杯白开水一
。
许仙微微一笑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正是一李太白的《静夜思》,有很一大部分中国人,会背的第一诗,就是这
。
文昌帝君面色一动,不禁露出极为赞赏的微笑。
文臣将这诗念了一遍,面色由失望变成惊讶,由惊讶变成不成不可思议的赞叹,这诗拆开看,每一句都显得极为普通,但合起来却是精妙绝伦的好诗。
仿佛是用平常的五官合成一张绝世美人的容颜一样。
这《静夜思》虽然不一定是李白的诗中水准最高的,但却绝对是传播最广的,诗中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作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
无论老汉还是竖子,开口皆能吟诵。
李太白之绝句。
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羌不工者。
这《静夜思》简单到了极致,却也悠远到了极致。
完美的体现了唐诗所能达到了最高最高水准。
千古之下,诗人难以数计,唯一李太白而已。
这“文豪”也算一个时代的精英人物。
百年不出文士,但和李白比,还是有点远。
那文臣在原地转悠了几圈,只想的满头大汗,也做不出一能与这《静夜思》比拟的诗句。
历史中,虽然不是没有能达到这种高度的“明月诗。
”但那都需要诗人一生的积累以及极好的机缘。
千古绝句,有哪一是在与人比试的时候做出来。
那文臣讪然无以对,拱手道:“道友大才。
必将名垂千古,吾辈不及。
”
许仙道:“文卓天成,妙手偶得,讲究的是情之所至,并非是在比试中所能做出。
我考完这场试,就能回家乡钱塘了。
方才做完的考卷,望着月光如水。
良宵寂寞,偶的得此佳句,网好在此应了帝君的题目。
若非如此,在下未必能赢。
”
那文臣的脸色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