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会二人,只是看向义妹甄夫人,回敬道:“卿是我的义妹,常在宫廷出入,陛下不熟悉妹、或许只是想义妹在宫中陪着我。
”
“正如……殿下所言。
”甄夫人看了郭太后一眼,却忽然仰起头道,“这样也好,那些造谣骂我的人,不想获罪的话,现在终于可以消停了!”
郭太后不再弹奏、与身边的人谈论了一会,张欢便继续详说阅门的事。
张欢说话不如黄艳那么有趣、带着动作神态表演,不过他倒也口齿清晰,能把事情说明白。
此事果然有很多人反对,几乎无人赞同,完全是皇帝力排众议下诏!出面劝诫的人居然是荀勖,侍中荀勖其实不算真正做过魏臣,他出仕就被征辟到了秦亮府、魏朝时没到朝廷做过官,可见那些做过魏臣的人、更不可能当众表明支持的主张!
郭太后曾听政多年,当然明白是怎么回事,诸臣不见得真的很反对、只是在做他们认为对的事罢了。
但郭太后内心的感受,并不受事理的影响,她下意识还是有点畏惧公卿外臣,那些道貌岸然满口之乎者也的人,以前真的可能让她的秘闻示众、仿佛随时会让她身败名裂!
不过郭太后很快回过神来,现在好了、名正言顺的晋朝北宫皇后,还需要担心他们吗?
........................
------------
第八百八十五章文治武功
诸臣分别在中书省、门下省庭院里吃的午饭,议事直到下午才散伙。
太常羊耽的年纪大,连续进行这么长时间的公务、实在有点吃不消;他离开宫城时,整个人都不太好了、只觉腰酸背痛,便直接回了家。
年轻力壮的小舅子辛敞,把羊耽送了回去。
辛敞在家中见到辛宪英,姐弟俩又说起了话。
羊耽只得找个地方休息,垂足坐到了屏风前面的坐床间。
不多时,隔壁的羊祜也登门拜访问候了。
羊祜知道今日朝廷在商议大事,刚才大概又听说了辛敞的到来。
羊祜很淡定的样子,看样子仍然没有要去宫城的意思。
可他的亲姐是夫人、自己是县侯,当然要继续为朝廷效力。
只不过他就是这样的人,要等皇帝主动召见。
大家见礼寒暄了两句,宪英便先兴致勃勃地、谈起了那几个后妃的情况。
宪英虽常常喜欢品评士人、关注时政,但终究还是妇人,对这种事更有兴趣。
“郭太后比徽瑜的年纪还大,皇帝竟专门为她设置了一个北宫皇后的名号。
”宪英精神很好的样子,感慨道,“想想皇帝年轻俊朗,还真是……”
她说到这里、抬起手做了个手势,好像一时找不到比较文雅得体的词。
叔子却一声不吭地犹自寻思着什么。
羊耽便说了一句:“公曾(荀勖)劝诫陛下时,陛下说了一句,若不设北宫皇后,百年之后她连一个皇后名号也没有。
”
辛敞也附和道:“魏朝诸事已了,若没有陛下策封,将来郭太后、确实能得个魏朝皇后的谥号。
”
宪英点头道:“当初郭太后不知怎么去了寿春,着实帮了陛下大忙。
皇帝倒是个恩怨分明的人。
”
辛敞沉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