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不太好。
其北边是一大片塘泽、乍看仿佛一望无际的海面!西边是东兴堤所在濡须水;南边是一处河湾地,也靠着濡须水面。
此地如同是一个半岛。
剩下的两个方向,东面就是东关关城、以及后面的连绵群山。
只有从东南方向过去、是开阔的平地,但敌军主力可能从那个方向过来。
情况如此,那片半岛是一处比较封闭的地形,没有多少迂回的空间!确实不是个好地方,但又是最好的选择。
背水一战,大概便是这样的形势罢。
虽然魏军后面有一道浮桥,但是过去了数以万计的人马,那么窄的通道、压根谈不上是退路。
三年前,王飞枭应该也是从这里发起的进攻,不过王飞枭部打的是西岸的两座小城、即濡须山和七宝山上的筑城。
两座城所在的位置,在濡须水对岸、位于此地的西北方向。
而秦亮此役,是要先拿下东关地区。
王飞枭毕竟在淮南多年,自然有战争经验,当初他选择从这个地方进攻、并没什么错。
因为如果从二城北面进攻,更摆不开人马;只有绕行后方才有作战的空间。
秦亮牵着马站在塘泽北岸,眺望着对面的光景。
趁着此时的工夫,他不禁又让自己冷静了一会。
战场之上,其实主将的一念之差、亦可能会造成极其严重的结果!尤其是会战的关头。
孙子兵法说得好,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
先秦时代的兵家,已经明白了主力会战的重要性,一场会战影响国运、并非妄言。
但往往一些重要抉择,可能当事人并没有多少机会、冷静地反复思考。
战场上干扰的因素太多,而且大将不见得能完全集中注意力;因为主将在战场上????????????????还得表演、同样要费些精力,便是做给部下看、言行举止都要注意,不能露出软弱犹豫的一面!大战当前,如果主将都没有信心,如何让部下相信胜利?
况且事情有连续性。
当秦亮下令凌晨进攻东兴堤时,实际上就已经决策了大事,难以再调头了。
只要魏军成功突破东兴堤,那么事情就会这样发展下去,直到大战爆发!
这时阿童从东兴堤那边骑马过来了,来到秦亮身后,便唤了一声:“大将军。
”
秦亮转过身,立刻露出了些许笑意,开口道:“等到此役胜利之后,士治可封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