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密使也没白跑,他得到了另一个消息,魏国已决定今年对东关大举进攻!
于是密使立刻离开洛阳,回吴国禀报军情。
等到石苞得到了密信,他便一面迫不及待地去皇宫觐见,一面遣使去东关、赶紧把消息告诉诸葛恪。
石苞投奔了吴国,真正投靠的人其实是诸葛恪。
他若不赶快上报,一旦魏军大举南下、动静太大,吴军的细作也很可能会发觉;那时候石苞的消息,便失去作用了!
建业城太初宫内,皇帝孙权一看到密信,顿时不禁莞尔。
在场的近臣,还有侍中孙峻、中书令孙弘等。
孙峻张口刚要说话,中书令便抢先说道:“陛下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臣等赞叹!”
孙权身边的潘淑,却茫然地看着孙权的笑意。
这时孙峻也附和道:“陛下深谋远虑也。
”
潘淑这才问孙峻:“诸公何出此言?”
孙峻耐心地解释道:“大将军(诸葛恪)攻下合肥新城之后,欲乘胜追击。
陛下诏令大将军勿要贪功,魏军吃了亏、不会善罢甘休。
如今观之,岂不正如陛下所料?”
中书令孙弘的眼睛里,顷刻间露出了一丝让人不易察觉的怒气。
他曾经几次向潘夫人示好,但潘夫人并不领情;眼下孙峻与潘夫人对答的细节,可能稍稍刺激到了孙弘。
另外孙峻与诸葛恪的关系也很亲密,但孙峻刚才在恭维皇帝时、不惜贬低诸葛恪!孙权对于这样的情况,心里是比较满意的。
潘淑恍然道:“原来如此,陛下真是太厉害了!”
孙权从容道:“大事无法一蹴而就,更不能急功近利。
有所反复,在所难免。
与其让诸葛恪冒进,不如现在以逸待劳、等着魏军前来攻打,我军防守,胜算岂不更大?”
他此时是有些自得的。
虽然他亲自带兵的效果不佳,但论谋略、没几个人可以匹敌。
石苞感受到皇帝的语气,赶紧拜道:“陛下英明神武!”
中书令孙弘随后道:“我军此番若在东关击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