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13章

首页
    十余里、渡过浅狭的湑水,便是乐城,目前仍在蜀军之手。

    秦亮却没有打算去攻打这座重要城池。

     从乐城沿沔水继续向西走,在沔水北岸最大的一处河湾地之中,则是汉中郡郡治南郑(汉中市)。

    而南郑西北方向,是褒水与沔水的交汇处;北边距离不远,褒水西岸又有褒中城。

     这两座重镇,夹峙褒水;加上褒中城北的故道入口箕谷,沔水南岸的北山,实际上可以形成一条东西对峙的防线……不过这条防线中的褒水可不算什么天险,当然挡不住魏军,只能起到节节抵抗的迟滞作用。

     所以姜维并没有把主力放在此地,凭借南郑、褒中与褒水部署完整防线。

     魏军遂已迅速渡过褒水,进围了褒中城。

     汉中平原大部分在沔水北岸。

    姜维放弃褒水防线之后,汉中平原几乎无险可守;魏军在平原上就像穿堂风一般,可以在大部分地方来回纵横了! 只不过大城全在沔水北岸,都在蜀军之手,就像沿着沔水北岸的一颗颗钉子。

    而且在汉中平原中部、沔水河面比较宽阔,姜维军主力也可以在沔水南岸活动,照样能沿着汉中平原东西调动。

     两军控制的地方没有明显的分界线,活动地区简直是犬牙交错。

     蜀军在沔水北岸龟缩在几座坚城之中,机动兵力则在沔水南岸。

    秦亮军一时无计可施,只能分兵看住三座坚城。

     因此秦亮军已分成了两个部分。

    乐城北面的营垒,与赤阪城、兴势驻军,形成掎角之势,成为一处防区。

    秦亮叫邓艾坐镇赤阪,主持东面军事。

     魏军大部主力则在褒水流域。

    其中一部人马靠近南郑城建造营垒;剩下的兵力都在褒中城南,并以铁链锁河、在褒水岸边建造工事,让褒水东西两岸的军营可以相互策应。

     秦亮在赤阪部署了军务,又召集诸将、确定邓艾在东部防区的最高兵权。

    次日他便带着人马出城,向西赶去了褒中。

     ……沔水在汉中平原中间、有个大河湾,就像一个“v”字,汉中郡治南郑的位置便在河湾里。

    南郑西北边、沔水对岸是北山,属于米仓山的余脉。

     姜维部数万主力,正驻扎在北山军营。

     诸将聚集在北山的垭岭山脚下,此时十分嘈杂,都在谈论目前的形势。

     敌将秦亮用兵确实有点邪门,至少与以往的曹将很不一样;譬如一开始跑去攻打南乡,便出乎了大部分人的意料。

    如今曹军的布置也很诡异,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