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55章

首页
    的推测,甚至讥笑。

    即便是大将军府的属官、以及与王家亲近的官员,如今也都比较认可秦仲明的能耐见识。

     这也是身份、名望不同了。

     王凌不禁想起多年前在淮南,芍陂之役前秦仲明就认为、吴兵要来;当时的情况就大不相同,许多人都想无视秦仲明的看法。

    当年吴兵没来,甚至有一些人讥讽秦仲明是胡思乱想。

    当然结果是第一年春夏之交、吴兵真的来了。

     在场的一个尚书省官员道:“皇太后殿下下诏,准朝臣集议。

    集议之时,我们是否应该赞同卫将军的推测?” 中书监王明山道:“仲明已当廷提出了主张,我们也没理由认定姜维就不会北伐,仆以为不必反对仲明的看法。

    ” 裴秀等人都点头以为然。

     公渊开口道:“既是仲明的主张,若要提前调兵去西线,便应该同意让仲明领兵。

    ” 他犹豫片刻,接着说道:“蜀军北伐了那么多次,都没能占据凉州,哪有那么容易?雍凉有姑父郭伯约、陈泰、邓艾的人马防备蜀兵,洛阳不用急着增援,应该也不会有什么事罢?” 大伙听到这里,陆续向上位的王凌看了过来。

     王凌的目光则从长子王公渊脸上拂过,公渊的神情在浓密胡子的衬托下、显得很严肃。

     王凌心里明白,公渊还是想争取一番、要继承王家在朝中的最高地位。

     有时候王凌琢磨,自己要是公渊那个年纪、恐怕也难以放弃这样的念头。

    不过看似快要登上了顶峰的时候,情况仍然是十分复杂的,也许比想象中更危险。

     王凌回顾屋子里的人,除了王家自己人,还有大将军府的属官,甚至朝廷里的官员。

    有些话显然不能在这种场合中、说得太明白,刚才公渊的言语也很委婉;不过王凌毕竟还是了解自己的儿子,话不用说出来、他也能明白公渊的心思。

     王凌不禁从筵席上站了起来,在木案后面背着手踱了几步。

     公渊其实不是那种孤注一掷的人,根本没有司马懿那样押上全部身家的狠劲,甚至做不出来像秦仲明一样的决定、如同去年在扬州那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