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49章

首页
    能让士卒少流一些血,能让百姓多过几天安稳日子。

    ” 姜维长叹一声,拱手道:“罢了罢了,君是大将军,我争论不过。

    ” 两人虽仍揖拜道别,没忘了礼节,却是不欢而散。

     姜维与郭循向大殿台基走去,没一会姜维又回头看了一眼费祎的背影。

    一时间,他只觉费祎不适合带兵,简直是妇人之仁!也几乎忘记了诸葛丞相的遗志,枉费当初诸葛丞相对他的多般信任重视。

     打仗当然会死人,但大业不都是万千枯骨铺成吗?大丈夫处事,使命重于泰山,哪怕使命意味着无数人的牺牲! 刚才两人谈及了诸葛丞相,姜维的脑海里、此时仿佛又浮现出丞相的脸庞。

    他谆谆教诲大义道理的声音,他北望中原的眼神,殷切、失落,大志未成,都仿佛近在姜维的眼前。

     姜维的眼神渐渐变得坚定。

    没有任何人能动摇他的志向、更无人能改变他的决心,他相信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这时两人一道进了宫室。

    皇帝已不在大殿上,退至了后堂,不过仍然召见了姜维等人。

     宦官掀开珠帘,两人入内,随即行稽首大礼。

    郭循也叩拜于地,口称“陛下”,并说了一段道贺之词。

     郭循既向汉国皇帝行大礼,并称陛下,那便是归顺大汉的意思了。

    吴国人、魏国人不一样,吴国人是可以称汉国皇帝为陛下的,因为两国之间相互承认;但魏国人若承认汉国皇帝,那立场就是天下正统在汉国、曹魏则是国贼。

     世事就是如此,不同的人之间说不清对错,只看自己站在哪里。

     如姜维所言,皇帝十分大方,当即下诏,要封郭循为左将军。

    外人初来乍到便得到这样的名号,地位是给足了的,不过不会那么快掌实权而已。

     郭循十分激动,便要近前拜谢。

     姜维也没多想,但忽然直觉有点不太对劲,遂一把拽住了郭循的宽袖,小声道:“就在这里谢恩。

    ” 郭循这才转头看了姜维一眼,点头之后,再次跪伏于地,拜道:“臣谢陛下盛恩。

    ” 上位说了一句什么话,宦官转述道:“郭孝先归心大汉,朕心甚慰。

    ”宦官说罢向姜维示意。

     姜维躬身道:“臣等请退。

    ”遂带着郭循先向后退,背部接触到珠帘时,他才转身掀开珠帘、直起腰离开宫室。

     两人回到先前的那处铺砖广场上,姜维不动声色地看了一眼郭循的宽袖,又时不时观察他的袍服。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