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26章

首页
    不敌吴国,本来巢湖就守不住。

    秦亮做庐江郡守时,就曾派兵到巢湖西侧的舒水上构筑了防线;正是魏军根本无法阻挡吴兵进入巢湖之故。

     但放任敌国在眼皮底下屯兵,避战畏敌,主要还是佂治上影响不好。

     次日一早太极殿东堂朝会,尚书省的兵曹侍郎果然奏报了这件事。

     站在高柔后面的秦亮,心里已有了打算,他早先就与长史傅嘏商量妥了。

    这会只要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提出方略,那么大家都能知道他的主张。

     王凌没来上朝,赵俨已经死了。

    如今在这里的朝堂上,论品级地位,秦亮已经位列群臣的第三位。

     不过魏国的三公几乎已成养老的职位,高柔与蒋济只是威望和地位高,没什么实权。

    秦亮这个卫将军,才是当今朝廷里仅次于王凌的大臣。

     这时跪坐在台阶上的皇帝曹芳忽然开口道:“诸卿有何良策?” 秦亮等大臣都有点意外,因为皇帝以前不管事,经常连朝会也不来,都是郭太后在主持局面。

     皇帝这么一问,没什么问题。

    然而秦亮等仍隐约感觉有点不安,大家也不方便抬头仰视皇帝,但秦亮心里也再次意识到,皇帝实岁已经十四五岁了。

     曹芳临朝听政已经有七年之久,朝廷里怎么回事,他应该能知道不少。

     殿堂内一时间没人说话。

    此时垂帘后面的郭太后道:“众臣有什么话,在陛下跟前说罢。

    ” 秦亮听到这里,才向左侧挪了一步,双手捧着手里的象牙笏,开口道:“臣在扬州为官时,听将士们常称吴军为水贼。

    吴军依靠河流,善于水战,且适应湿热气候。

    故臣以为,应等到冬季之时,调集大军,一举捣毁东关的土城工事,驱逐吴军。

    ” 顿时就有好几个官员附和赞同。

    也许朝中有人觉得可以避战,但这样的主张显得太怂、一时间没人说出来。

     曹芳看向来参加朝会的中书监王明山,问道:“大将军是何看法?” 王明山揖拜道:“回陛下,臣不知。

    ” 帘子里郭太后的声音道:“此事容后再议罢。

    ” 于是秦亮与王明山都声称遵旨,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