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啪”的声音,箭矢飞舞的黑影成片。
单是射箭不会有多大效果,摆在前面的阵列必然是甲士、还有盾牌和木藩篱。
不时有伤亡,也只是消耗而已,人们不至于因为远在百步外的箭矢、便会溃败。
果然敌军大量的方阵,陆续开始进逼,从南到北、先后靠近。
双方大阵的南端都直抵伊阙山北麓,叛军的大阵仿佛在旋转一样。
这样的行进,叛军北面会离伊阙山越来越远,要向来路的大豁口回援、路程也会进一步拉开。
司马懿左右看了一眼,便向山丘上的一座简陋望楼走去。
部将们见状,急忙劝道:“望楼数日而成,修建不结实,太傅当心。
”
司马懿不管他们,犹自慢慢往上爬。
他已经六十七八了,这么大的年龄不可能亲自上阵拼杀,连盔甲也没穿,爬木楼倒是轻便了一些。
果然这木头搭建的望楼有点单薄,司马懿刚爬到中间、便感觉木头在风中摇晃。
他歇了一下,上面的两个士族收起弓弩,拽住他的一条手臂,他终于站到了上面的木板上。
望楼顶部覆盖的是稻草,风一吹,周围的稻草在乱飘。
司马懿俯视着前面的宏伟景象,大地上黑压压一大片全是人马方阵。
在这一片大阵之上,双方起码已经超过了十万人!
司马懿打了很多仗,他已经记不清、是否在哪里看过如此多的人聚在一起。
不管是在西线、还在讨伐公孙渊的战场,大军都是分成了很多路在战斗。
因为地形的限制,不是有山、就是有水,很难找到这么大一片的平地。
恐怕只有在中原以及河北的战场,才能把这么多人都聚拢在同一片战场上。
在中原的决战,几乎所有将帅都会选择集中兵力,否则就像现在的境况一样,双方会不断横向展开。
兵力少的一边容易被包抄夹击。
风中笼罩着不停息的弦声、人声马嘶,就像在大市上一样,嘈杂一刻也不停。
此时大多位置都在放箭,北侧战线离得比较远、南侧不时有正军步骑开始冲阵了。
司马懿注重观察着敌军的人数部署。
大概估计,敌军已经摆开了起码四五万人之众!
至少前面那些方阵组成的大阵,不太可能是兵屯杂军,否则这种横摆的巨大军阵,一处被轻易击破、很容易被分割。
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