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是一般人物?
高柔又带着桓范到监牢,去看那些被逮捕的人。
阴气颇重的地牢里、弥漫着臭味,桓范刚从太阳底下来到这种地方,顿感不适。
这时高柔叫人打开一道门,里面正在拷问一个犯人,桓范不想走进去、便只在门外站了一会。
“拜见府君。
”佐吏上前揖拜。
高柔道:“继续审问。
”
于是佐吏拿起了一卷简牍,对趴在一张案上的犯人道:“去年九月,汝在人前所言之事。
甄夫人来买绢,汝趁旁下无人,便告诉她、汝那里很大。
甄夫人媚声曰,不看怎知?汝二人遂躲于茅厕内,行雲雨之事。
”
后面竟然开始说详细过程,言辞污秽、不堪入耳。
桓范听得难堪,与高柔对视了一眼。
高柔道:“那甄氏与多人有通歼。
据报不分男女,只因妇人很少把歼情说出来、一时才没查到。
”
桓范寻思自己也管不了廷尉府,只得在心里暗骂:入你嬢,这都在审些什么?
不去审郭立父子,审这些不相干的人?不过想想高柔这人、确实不会去审郭立,更不会让司马家沾上关系。
但是,这种事不是司马家干的;却是甄氏与一些贩夫走卒勾结、便敢掳走皇太后殿下?
荒诞,可笑!
高柔却一本正经道:“此事的关键,便是甄氏。
只要把甄氏结交来往的人逐一审问,查明后面的关系,便能揪出幕后贼首!”
桓范也不客气了,转头看着高柔“哼哼”冷笑了一声。
高柔愣了一下,沉声道:“我知道诸公都在推测,但刑律须得人证物证、过程清楚。
在此之前,只有揣测并不足以论罪。
”
桓范不置可否,心道:平常的案情是这么回事。
可现在汝完全排除了司马家、郭家,却在我面前讲这些,当我三岁孩童?
在廷尉府耽搁了一阵,桓范也不想多说,离开后、便直奔城东北的大将军府。
桓范来到了邸阁后面、一处房屋台基下面的券洞中,心说这地方议事,倒也密闭一些。
不料他刚被人带下去,迎面就扑来脂粉香气、夹杂着些许奇怪的婬靡奇怪臭味。
大将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