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9章

首页
    难堪的姿态,郭太后的脸马上荭了,秋白色蚕衣哅襟也因呼吸而一阵起伏。

     她深吸了一口气,看着甄氏无言以对。

    不提还好,甄氏一提起,却是越说越难受。

     甄氏沉声道:“仲明说,只要殿下这回帮他,他会记着一辈子恩。

    不管以后殿下的要求、有多么过分,他也会真心实意地舍命回报。

    ” 郭太后听到这里,立刻侧目,心里也重视起来,想了想道:“王凌在扬州,或许是这个原因。

    ” 甄氏点头道:“兴许罢。

    我看仲明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姐不如试试帮他?” 郭太后道:“只要他开口了,我当然会尽力。

    这种事,主要还是看大将军与太傅的意思。

    不过他当众说过、为大魏社稷不惜性命,我据此表明一下态度倒没问题。

    ” 说到这里,郭太后慢慢从筵席上站了起来。

    她在宽敞的厅堂里来回踱了几步,忽然转头道,“既然如此,我倒有个办法。

    ”她轻轻招了一下手。

     甄氏俯首过来,郭太后便在她耳边、悄悄说了一番话。

     “叔父、义兄他们,好像与太傅府关系很好,真的要这么做吗?”甄氏正色小声道。

     郭太后的贝齿轻轻咬了一下朱唇,心一横、目光也明亮了几分,“他的话说到了那个份上,愿意舍命回报,我就帮他这一回。

    若仍然不成,那我也实在没办法了。

    ” 甄氏沉思一阵,终于轻轻点头:“姐拿主意。

    ” ------------ 卷二第一百五十六章与亮无关 郭太后的办法,是直接旨令中书监刘放、拟诏给秦亮封赏。

     她在东堂听完曹爽奏事之后,便召见了中书监刘放、要刘放写诏书,赐爵秦亮为乐安亭侯,调任庐江郡太守、加虎威将军。

     刘放与孙资一起守中书省,照通常的做法,只要诏令是真的,他们不能忤逆。

    能提出诏令不合理、进行劝诫的人,基本是侍中寺的官员,诸如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等。

     但刘放并未立刻拟诏,而是叫孙资去了太傅府。

     事情确实变得蹊跷了,郭太后从未这么做过。

     若非她今天这么干,大伙差点都忘了,诏令原来是皇帝或殿下的旨意,而非大臣的意思。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