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离开。
她出门前,见一个锅里热腾腾的,问:“这里面是什么?”
管家一听,连忙介绍道:“公主您这就问对了,这是我们府上专门请过来的厨娘,特别会做面食,魏王吃过都直说好呢。
公主,您要不留下试试?”
李朝歌才没心情吃东西,她问了一句就打算离开,但张家的人为了留她吃饭,不断说道:“公主,公孙大娘的面点当真做的极好,她们家的汤饼摊远近闻名,后来进了府,专门给二郎和贵人们做面食。
”
一个有些微胖的中年妇人低着头,那么多人称赞她,她却没有任何得意之色,只是安分地垂着手。
熬茶的婆子有点不高兴,阴阳怪气地挤兑公孙大娘:“没错,公孙大娘做出来的东西谁都喜欢。
那天公孙大娘面饼做多了,顺便给看门人送去。
他们茶剩下半壶,面饼却全吃完了。
”
婆子的话很低,马上淹没在吵声中,李朝歌却注意到了。
李朝歌什么都没说,等出来后,不动声色问管家:“公孙大娘是怎么回事?”
管家回道:“她原本在这一带开摊子,生意特别好。
二郎搬过来后,听闻她面食做得好,就把她招进府里了。
”
“她平日住在哪里?”
“自然在内宅啊。
”管家不知道李朝歌问这个做什么,奇怪说道,“她是内宅仆妇,和厨房的婆子一起睡。
”
“晚上能出去吗?”
管家尴尬,干笑两声。
张彦之接话道:“公主,二嫂在府里管家,夜晚内门会落锁,内外宅绝不会私通。
”
李朝歌一想也是,就算公孙大娘在饼里加了东西,但她怎么知道对方什么时候吃完呢?而且公孙大娘住在内宅,和厨房的人睡通铺,夜晚能溜出去的可能性很小。
李朝歌觉得头疼,问:“公孙大娘和巡夜人认识吗?”
“这怎么会认识。
”管家说,“公孙大娘是二郎特意聘请的大厨,守夜人是招进来的短工,平时压根没有往来。
”
一个是张燕仪主动挑选的,一个是自己上门应聘的,这两人不可能提前安排好。
李朝歌问了半天,人物关系竟然没有任何进展。
她换了个思路,觉得万变不离其宗,便说道:“再去现场看看吧。
”
这回李朝歌没有从正门走,而是打算去看看坊门。
李朝歌从张府侧门出去,顺着围墙往外走。
张燕仪的住宅占据了半坊之地,还非要当街开门,坊正不敢得罪张家,便拆除了原本的坊门,将出入通道迁到东南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