杌:“这事我听他们吹嘘过。
”
照渠、安封、辟辛因不周山灵气化形,成了半妖半仙之身。
不周山有天柱,需要神仙下界看管。
每一百年,便有四位神仙上山。
三人常在不周山中,一来二去,认识了不少神仙。
从那些神仙口中,他们知道了不少人间秘密。
姜杌转身搂住她,“有一年,淮南城山洪肆虐。
他们提前从一位神仙口中得知此事,悄悄救下不少凡人。
事后怕天庭查到他们,便化身乞儿,在市井街头到处宣扬是淮水河神显灵。
”
之后的故事,便是百姓感念淮水河神救城之恩,为他们建庙修神像。
不知何时,又听闻淮水河神的真身乃是三牲。
百姓们商议之后,才定下如今一整月不食三牲的规矩。
孟厌在姜杌的怀里莞尔一笑,“照你这么说,他们还真是好妖。
”
姜杌随她笑了笑,“他们喜欢住在淮南城,所以不想淮南城被毁。
当年冒着触犯天条的风险,也要使计救下凡人,其实是为了让凡人替他们救下淮南城。
”
孟厌侧身躺下,大为感慨,“反正是好妖。
”
闻言,姜杌拉着孟厌的手往他胸口摸,色眯眯反问,“我难道不是好妖?”
“滚”
翌日风雪盛,一行人跟在照渠与安封身后,冒雪上山。
两人带着他们所走的道,在不周山北面的一处山洞。
山洞被飘雪掩盖在树林中,若非有人带路,轻易寻不到此处。
沿着洞中石阶一路拾阶往上,只需一个时辰便能到达山腰处的山神庙。
照渠边走边为几人解惑,“这条道,是千年前一个皇帝所建。
他死后,另一位皇帝派人封了洞口。
我们常去山中,所以知晓此路。
”
月浮玉停下脚步,“不周山上面全是神仙,你们为何会常去山中?”
一句话,问得照渠后背发凉,瑟瑟发抖。
姜杌见状不对,赶忙搭话,“他们都是有恩必报的妖怪。
既得不周山灵气化形,肯定要时时去山神庙拜祭山神报恩。
孟厌,你说对不对?”
孟厌:“对对对。
月大人,前面出口处好似有同僚,我们快上去吧。
”
说罢,孟厌拉走姜杌,叫上另外几人,大步流星跑向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