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悯心中好奇,心中产生了隐约的预感和纷乱的想法,但是一时间没有抓住。
梁国朝堂上,渐渐出现了不一样的声音。
就连那些被梁王一手提拔的臣子,也开始质疑梁王。
有人当庭问,为何不停止攻打大燕,让军队回援挽救梁国。
梁王有苦难言。
紧接着就有人在草堂之上扭扭捏捏地提出一个建议:既然武国和梁国都想杀妖,那梁国就算对武国服个软又如何?
这个大臣还是要点脸的,没有直接说投降,而是说答应让武国军队过境,和他们一块去攻打大燕……
现在知道服软了,早干啥去了?
其实在起初梁国拒绝武国军队过境的时候,就有人非常不安,觉得武国会趁机对梁国下手,而梁国必定不敌,只是那个时候投降派的声量比较小。
但是如今,梁国朝野上下早就怯战了,有人开这么一个头,投降派的声音立刻占据了多数。
许多大臣本就是跟着梁王这个谋朝篡位的王才鸡犬升天的,惯会投机倒把,要说他们对梁王有多忠诚,那倒未必。
人都是要活命的,他们是梁国的臣子,但是他们也要活命。
提前投降或许能活命,等武国军队兵临城下了,那他们就一定活不了。
武国在攻打梁国的时候,每当要攻打城池,都会派人喊话,让信鹰在城中散布纸页,其主旨只有一条――投降不杀!
梁国的军队不相信武国会不杀战俘,他们的梁王杀战俘就杀得起兴,苏归也处决过战俘,所以一开始没有人把这个话当成真的。
直到有一个城池的将领真的顶不住投降了,结果武国军队真的没杀一个战俘,反而给他们提供了两条路。
要么充入武国军成为前锋军,帮武国攻打梁国,要么就发作杂役,帮助武国军队修建战壕,搬运货物,或者被发配去给流民修房子。
个人有个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