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64章

首页
    便是普通百姓家,备个三五个月到半年的粮也不稀奇,乡下人家家里不存满一年的粮就要饿肚子。

     但是在这个世界,因为物资太过丰富,基本没有人家会囤粮,乡下可能还好些,城市里人们追求新鲜,菜几乎都是天天买的。

     国家强盛,有着强大的仓储和运输能力,也供得起民众这样生活。

     但宁贞还是担心。

     她了解到哪怕科技发达,粮食还是来自于土地,一旦有什么意外,家里没粮怎么办? 宁家的存粮在宁贞眼里等于没有。

     宁母买米都是五斤十斤一买,吃完了再买,美其名曰新鲜还能换换口味。

     这在宁贞看来一点都不可取。

     她从网络上了解到哄抢这个词,也就是说一旦发生了不可控的意外,民众们还是会抢购物资的,哪怕媒体一再呼吁物资充足,不必哄抢,老百姓还是不听的。

     宁贞也从宁母那里听到过抢盐,抢米,抢方便面,抢药的事,她一开始以为是强抢,后来才知道是抢购。

     这说明什么?说明即便物资丰富,老百姓的抗打击能力却不高。

     意外发生,老百姓只能依靠国家,而国家如果顾不过来呢?那老百姓只能完蛋了,哪怕国家有物资,怎么才能第一时间送到百姓手里? 这势必无法全都兼顾,肯定有很多人是得不到及时救济的。

     这个世界人们追求钱,但在宁贞上辈子,银子虽然重要,不过世家豪门对粮食也是极为看重的。

     这个和生产力有很强的联系,上辈子的生产力和这里完全不能比,但宁贞觉得居安思危也很重要。

     手里有粮心里才不慌,可家里只有一点米,双开门大冰箱里也有一些食材,可这才多少?加上零食等物,宁贞看过,宁家的所有食物不过供应三个人吃一个星期到半个月顶多了。

     这还得省吃俭用,这点东西根本给不了宁贞安全感。

     于是她委婉地和宁母提了要多买一些粮食在家里。

     宁母诧异,“买这多干嘛?时间长了不新鲜。

    ” 见女儿坚持,于是就多买了一点,十斤米变成了五十斤,还嘀咕,“这要吃到长虫子了。

    ” 宁家也不是顿顿都在家里开火,时不时还要出去吃,这五十斤米确实能吃很长时间。

     宁贞,“……” 她现在知道这是代沟,她无法说服宁母囤粮的。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