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逊试了好几家,都摇头说不行。
苏晚枫,“……”大哥,有没有可能是你太挑剔了?
最后徐逊找了个刚入翰林院没几年的当了先生,这位也是被逼无奈,别看在翰林院当官,只那点俸禄养活家小也困难,所以才开班教学。
但是这位的学生不多,毕竟他没什么名气。
徐逊听了一节课,认可了他。
姚翰林还颇为挑拣学生,他秀才都不教,只教举人,还得过了他的考试才行。
这其实也是没办法,秀才的资质家产落差太大,而成了举人,口袋里多半是有点小钱的,姚翰林开这补习班为得是贴补家用,不是普度众生。
他一共只召了十二个学生,苏晚枫被徐逊带过去,考试吊车尾。
束脩一人二十两,算来也只教半年不到,这束脩也不算高,有些有名的补习班束脩高达百两,姚翰林这是新开班,价高了没人来。
姚翰林得了这笔银子,家里就能过个像样的年,若是这些人能中进士,哪怕只一个,他的补习班就有了招牌。
苏晚枫痛苦地发现,十二人中她是垫底的,徐逊是学神,其他人是学霸,她只是个学普,姚翰林这里不要学渣。
但要论心态,苏晚枫最好。
这不是废话,她经历了过少考试?从中学开始,大考小考中考高考,到后来的英语考级等等,简直数不胜数,心态能不好吗?
其他人也和苏晚枫交好,并不吝啬将自己的心得教给她。
大家都是举人,也都具备了做官的资格,但是为什么要来考进士却不都是因为志向高远。
有五人是因为没门路做不了官,只能等轮候,有个叫蔡志远的就道,“我听说等轮候的人中还有进士,这怎么轮得到我,去做个小吏我也不甘心啊,一合计就进京考试吧,最起码便是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