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嗫囱劢亢┑呐?儿,对着儿子们开始了说教:“父王小时候,你们皇祖父教导我,为人要严于律己,衣食起居不能铺张浪费,银钱也不能乱花。
”
“父王十岁以前,每个月的月例银子是五两,十岁以后提为十两。
”
“你们说说,五两银子多吗?”
魏?嘞瓤聪蚝飧缍?。
衡哥儿刚要开口,魏?嗟溃骸八凳祷埃?不许巧言敷衍。
”
衡哥儿只好闭上嘴巴,顿了会儿再看着父王道:“多与少,要看一个人想买什么,如果他只想买一串糖葫芦,五两银子很多了,如果他想买一方顶级好砚,五两便是少得可怜,远远不够。
”
他已经猜到父王的意思,惭愧地低下头。
魏?嘤治恃?哥儿。
循哥儿看眼哥哥,低着头道:“多。
”
魏?嘧詈笪誓?姐儿。
宁姐儿学二哥,脆脆道:“多!”
魏?嗬渖?道:“是很多,金盏银盏是你们母亲身边的大丫鬟,日夜服侍五个月,在不犯错的情况下才能攒够五两银子。
外面的百姓,一亩地的所有粮食收上来,也就赚一两银子,百姓要连续种上五年,才能赚五两银子。
还有街上卖糖葫芦的小贩,一串糖葫芦卖两文,纯利按照一文算,他需卖出五千串糖葫芦,才能赚五两银子。
”
“穷苦百姓之家的孩子,平时能有两三文钱都开心得像过年,父王因为生在王府,从小锦衣玉食,哪怕什么都不做,每个月都能领取五两银子的月例,父王觉得五两很多。
”
衡哥儿、循哥儿都点头,宁姐儿眨眨眼睛,问:“那父王想买砚台,五两怎么够用?”
魏?嗫醋排?儿解释道:“父王刚读书启蒙时,你们皇祖父就为父王预备了足够的笔墨纸砚,父王无须再买砚台。
”
衡哥儿小脸涨红,跪下去道:“父王,我知错了。
”
循哥儿也赶紧跪了下去。
只有宁姐儿还在思索砚台的事:“那父王看到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