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4章

首页
    丫头懂什么,私自离开流放之地是为对陛下不忠,见?百姓落难而不救是为不仁,弃朋友而先逃是为不义。

    老夫如今已是不忠不仁不义之辈,又有何颜面?见?世人。

    ”李承基愤然道。

     连玉悠悠然道:“李大人这般持圣贤道的,一生所求不都是为国为民嘛。

    我年纪小,不懂那些复杂的大道理,但也知道,为国不是为皇帝一人尽忠;为民也不是一介书生螳臂当?车;与朋友相交,也不是为了生死与共江湖义气。

    ” “求忠,求仁,求义,不就是求名吗?求一个生前?身后?名,求一个青史留名。

    ” “读书人的毛病,舍得了一条性命,舍不了一身虚名。

    ” “若真是一心?为国为民,又何惧一身污名,世人误解;又何惧潜行暗道,独心?行事?。

    万里江山是国,一地村寨也是国之一隅,天下万民是民,三两孩童也是民。

    李先生如今做不了一朝宰辅,难道不能先教化一地一民。

    苟且偷生又如何,真正为国为民的心?,岂是一两句污言秽语能阻挡的。

    不然,我便要?以为先生也不过是个沽名钓誉之徒。

    ” “先生不管是死在南诏的屠刀之下,还是死在皇帝的圣旨之下,都是罔顾了一肚子的诗书,不若挺起脊梁,苟且偷生几年,寻两个弟子,将一身所学?传承下去?,或者寻一处草屋,著书立说,将通身所学?传扬后?世。

    死很?简单。

    不计生前?身后?之得失,不计生前?身后?之名利,为国为民活着,却?很?难,那先生是怕了吗?想一死了之,赚一个锵锵风骨的名声。

    ” “先生若是说一句怕了,我就再走一趟,亲自送先生回崖州,圆先生一个忠义两全。

    ” 李老头被她激地直接吹胡子瞪眼,嚷道:“老夫怕什么,老夫这辈子就没有怕过,老夫什么时候贪图过那两句虚名。

    ” “过来松绑,老夫要?好好活着,要?比田阉贼活得更长,田阉贼休想阻我的路。

    ” 连玉垂眸一笑道:“这样就很?好,朝廷失一材便失一材,天下自有材用处。

    那皇帝的赐死圣旨,先生也不会放在心?上了?要?不然,我一个女娃娃,也要?瞧不起你。

    ” “什么圣旨?”李承基一惊,“你给我把话说清楚。

    ” 她手指把玩着一条小辫子尾端的赤红坠珠,漫不经?心?回道:“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事?,云京宫城里的皇帝,不知又听了哪路谗言,着人千里迢迢送了一道圣旨来,意思嘛,就是觉得你活着也无甚用处,不如死了省两口粮食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