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活泛了不少。
广亮又道:“一个姓许,一个姓潘,都是书生打扮。
”
老方丈沉吟了一下,正要转过头继续同法海讲经,突然灵光一闪,一跃下了床榻,抓着广亮,急问道:“一个姓潘,一个姓许?”
广亮肩膀被抓的生疼,暗中佩服方丈老当益壮,努力回想着“是啊,一个俊俏极了,一个寻常些,不过随和的很。
”
老方丈拊掌笑道:“妙哉,妙哉,可算入了老衲觳中。
”又对广亮道:“还愣着干什么,赶紧帮我穿衣。
”说着打开柜子,拿出他那身黄缎红锦的方丈法袍,那张枯槁的老脸此刻直如枯木逢春一般。
法海即使千年的修为也有点目瞪口呆的感觉,这时忙拦住问道:“方丈何故如此啊!”
老方丈百忙之中,抽空解释道:“禅师有所不知,这两个人一个是江南第一才子,还是总督大人的侄子。
另一个极会吟诗作词,近来几首词都是海内争相传诵。
若能留下几副墨宝,今年定能增加不少香客。
”
“说法呢?”法海面色不予,含着责备的意思。
老方丈笑道:“佛法是要谈的,可饭也是要吃的,吃饱了才好谈嘛。
就算你我能不吃,这一寺近百僧众却是要吃,这些佛像画壁,哪年不用保养。
哎,您是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
老方丈语如连珠,俗语一句接着一句。
全不似刚才的慢条斯。
说完就急急忙忙的赶了出去。
禅房中,法海幽幽叹息,寂寞啊,寂寞!这佛门中人尚且如此,苍生何时才能够渡尽呢?
老方丈到了厅门,又定了一定心气,整理一下身上方丈法袍。
才缓步走进去道:“二位施主盛情,贫僧在此谢过了。
”
许仙一瞧这大和尚淡然的气度,不由感叹,这才是有道高僧,哪像前日去那个小庙。
方丈也是一大把年纪,在他们面前还“小僧,小僧”的。
略谈了几句,方丈亲自做向导,要领二人到寺中转一转。
却被潘玉婉拒,只说不敢劳烦,他们随便走走就行。
路过门廊,许仙见一个老僧远远的看着自己,觉得有些眼熟,却又忘了在哪里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