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安静了会,季桑又随意问道:“刚刚在想什么?”
温简薄唇弯起,“过几日便要春考,我在想考官会出什么类型的题。
”
季桑微微一愣,脑袋里忽然想起自己高考前夕和同学一起押题的情景,“那往年会考什么?”
温简淡声道:“这些年连年征战,百姓民不聊生。
我今年二十二岁,考取解元时十八岁,原本是要进入会试的,恰恰碰上改朝换代,今年是新帝继位的第四年,才通知重开科考,中间断了几年,往年的试题大约都不作数了。
”
季桑静静听着,她记得真正的科考制度是从隋朝开始的,但这儿是架空的朝代,生产力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相似,科考制度倒是提前了,不过听温简的意思,这科考制度也是因为内政外部压力的缘故而断断续续。
历代皇帝做出一番事业来的,大多都有惠民福国政策,最直观的便是降税,然而北晋边境不安,战乱就一直没停过,打仗需要养兵,养兵要银钱,这些银钱哪里来,全靠搜刮民脂民膏,最苦的便是百姓。
就比如生在最底层的他们。
她之前也听温简说起一些关于北晋的事情,其实新帝并不是真正的掌权人,真正的掌权人为辅佐新帝上位的朱司马,其实就是新帝的皇叔,这位朱司马穷兵黩武,性情强势说一不二,这些年年幼的新帝只能听之任之,底下有眼色的朝臣早就分为两派,不过这新帝则是个懂得避其锐气击其惰归之人,在朱司马只知打仗之时,重农事发展,竟是在北凉这座都城里取得了一些成绩。
有粮就有话语权。
朝廷风向莫名其妙地偏向了新帝,这能有什么办法?朱司马打仗要钱要粮,得向新帝开口,否则边关将士还没去战场就饿死在了半路。
这大概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吧。
朱司马竟然也有有求于新帝的时候。
新帝低调得太久太久了,能在朱司马那样强悍的人手底下卧薪尝胆四年,心性必定坚韧,他终于手握一样东西能与朱司马制衡,于是,此次新帝开了重开科举的口,朱司马什么都没说就同意了。
朱司马想法特别简单,不过是招纳几个文人贤士入朝,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