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对他来说也未必是坏事。
徐勘冒头了,皇上就不会问他意见了,其他大臣一会儿保准将火力集中徐勘,他就可以神隐了。
现在会试舞弊的事还没过去,他们礼部实在不宜在这时候跟皇帝唱反调。
果然,天衡帝看完徐勘的奏折后,再也没提他。
“徐大人这份折子,朕认为不错,诸位爱卿看看。
”
广全将奏折拿了下去,一圈大臣围上去看徐勘到底都写了些什么。
等看完后,好些个大臣的脸色都不好看,其中尤以吏部的官员反应最激烈。
“皇上,能工巧匠不过是下九流,如何能纳入科考?况且,这种考试又无统一的标准,更容易舞弊造假,与皇上的初衷背道而驰。
微臣认为不可。
”吏部反应最激烈,苏和宜这老小子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随即又有数名官员站出来声援他:“是啊,皇上,不光是科举,便是以后的贡献和绩效考核也是个难题。
”
徐勘不赞同:“苏大人,此言差矣,这些怎就不能纳入考核?匠人的熟练度,创造能力都可以作为考核标准。
工部主管山泽、屯田、工匠、水利、诸司公廨纸笔墨等具体事项,正是你口中的这些下九流修筑了城墙保护城池安定,也是他们筑堤排水引渠让农民少受天灾之苦,保国库田赋收入,也是他们制造兵器……这些都是为国尽忠有大用者如何等不得大雅之堂?”
唐诗好想给他鼓掌。
【徐大人说得极是。
没有工部,冬日的炭火,夏日的冰块,哪里来?没有工部你们这些各衙门的笔墨纸砚从……搁现代,工部这些好多都是非遗传承人,走哪儿都要被称一句“大师”,享受国家津贴的。
】
【至于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标准就更扯淡了,那就制定啊。
科举考试也不是生来就有的,那也是先辈们创造出来的。
瓜瓜,你说是不是?】
瓜瓜客观地说:【封建社会也就数学形成了一门系统的学科。
物理化学现在都还是神学、玄学,生物学更是没影,而且古代读书的成本太高了,文盲太多,确实没法套用现代的考试制度。
】
不少官员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