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府这里的是大粮仓,宋锦无偿捐了九成给西北军。
此举在普通抬价的粮商当中,称得上是绝无仅有一员。
这事情解决了,已经是数日后。
宋锦带着儿女暗中起程去京师。
在他们离开了之后。
淮安传开了一则传言,让整个淮安府都震动了,据说西北战鼓雷动,烽火连天。
富甲一方的药材商人宋怀瑾,慷慨解囊,捐出数万石粮食以助军需。
消息一出,如同春风掠过荒野,瞬间点燃了淮安百姓的热情,议论纷纷,无不为“济方的东家宋怀瑾”的义举所感动。
百姓间知道“宋怀瑾”的人不算多,倒是知道“济方药铺”的存在。
济方药铺在淮安的名声本来就不错。
这下更是好了,连带在淮安的宋氏族人都得到了隐形的好处。
“宋东家真是菩萨心肠啊!”
“是啊,这般慷慨,怕是连神仙都要称赞!”
“西北将士保家为国,保护着我们一方的安宁,听说宋大善人是不想看到西北的将士饿着肚子去打仗。
”
“呵,想一想最近城里的粮价,一天天的往上涨。
这人怕对比,一比就给比到泥地里去了。
”
“你说得太大声了,小心以后买不着粮。
”
淮安府的茶楼酒肆无不在讨论此事。
宋锦捐赠行为。
后续的影响还是相当大的,好比淮安的粮商,这段时间他们都是闭门不出。
不然,人人戳你一句,你还有脸活吗?
有粮商为了面子,只能捐出一笔粮食。
没有多久又有人跟风,这一人捐出一笔,那加起来数目也是相当可观。
而这些人捐赠是直接送去府衙。
本来流言刚起来,知府尚不知原因,后来让人去查明,消息是从顺安商行那里传出,是由一些去搬运粮食的工人无意间传开的。
事实证明,济方的东家确实是捐出了数万石的粮食,还托顺安商行运去西北军。
知府大人便找上了陶掌柜。
秦驰在陶掌柜出发前,便让陶掌柜不惜代价,尽快购买足够的粮食运往西北。
说来还是陶掌柜会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