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4章

首页
    。

     有药商在宋家出事后,开始频频接触他们,想趁机瓜分宋家遗留的产业。

    唯独这些药农有些认死理,说今年与老东家约定收药的日期未到,他们不会换人卖的。

     等没有人上门收药再说。

     名单上的人家,只有五家不想收下节礼。

    原因是他们以为宋家出事,不会再要草药,便答应给了别人。

     上门送节礼的,是金玲的儿子周蔚。

     周蔚并没有翻脸,依旧笑着将节礼放下,说这是主家送的节礼,他作为跑腿的,没有资格收回。

     买卖不成,仁义在。

     金玲解释道:“在这些人看来,宋家已经没了,担心没人收他们的药材。

    有人这时候来接触,还给出高价,便答应转卖了……” “这几家都是跟宋家合作不长的?”宋锦翻了翻上面的名单。

     金玲点头,“合作三五年。

    ” “那没事。

    ” 宋锦没有想过能把人全部留下。

     现在的情况比她料想的好多了。

     前世她再联系这些人,已经是两年后。

     大部分的药农都已经改换了东家,仅剩下十三家坚守本心,日子过得清贫也没有怨言。

    其实这些人本是宋氏家奴,是宋家施恩给他们恢复良籍。

     后来宋锦上门,他们又跟了宋锦。

     宋锦现在缺人手,正好先去十三家那里挑人。

     “小小姐,我们把节礼送去,还顺便收了一批草药,您要用吗?”金玲只懂得一些简单的炮制药材法子。

     宋锦吩咐道:“将上等的挑出来,我亲自炮制。

    ” “好。

    ”金玲应道。

     现在药铺人手不足,很多事情忙碌不过来,金玲前天还到牙行买了两人,安排他们对新鲜的药材进行挑拣、清洗和晾晒。

     宋锦在名字上画出十三家,“这十几家里,若有用得上的,雇用过来帮忙。

    ”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