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美元,不能行也要行啊!!”
“你就赌咱们国家没有这样的需求?”
……
是啊,难道他们国家就没有这样的故障情况了吗?
为什么世界技能大赛把这题收纳到题库?
就是因为世界领域内,各个国家工业发展中都面临相似的问题。
大型设备停机费用太恐怖了。
如果停机后进行数天、甚至数月的返厂维修,损失更是难以承受的。
那有没有可能,在不拆卸设备的情况下,进行部分功能的维修?
甚至“盲配”这一难点考题,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基于此项需求而诞生的。
要不然谁没事琢磨个为难人的“盲配”技术,嘿,我有,但就是不给你用,就是不让你上手,你只能看着来,凭感觉来~
如此欠揍,如果是无中生有,那还不被大伙的唾沫星子喷死?
工业领域内所有的技术,都是从实战中总结而来,都是从实际需求中诞生而来。
因此,即使知道这题目难度可能有点大,但主办方仍旧把搜集到的这道题目,放进了题库里。
同样的现实技术问题,别的国家的年轻选手能做,他们的也能,中国只是起步晚,但不代表人差!
萧隆收回目光,问:“怎么讲?”
林巧枝也是皱着眉头:“图纸简单看下来,机械齿轮模块,有30个配合面,里面包含交错槽、斜齿轮组,要求传动无卡顿。
第二个精密定位模块,有24个配合面,要做带角度调节的凸轮机构,以保证±0.01°的重复定位精度,最后就是处理电机孔位的问题……”
这会儿还站得密,周围人听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
这也太难了!
还只给七个半小时!
赛事主办方并没有被这一阵阵议论声打乱节奏。
依旧有条不紊的推进。
各自带开,分发材料。
依旧是45号钢,不同的是,一整块毛坯的尺寸,比个人赛的大了不少。
“先去把材料领回来,然后分三组同时进行,我们先把所有高精度尺寸、多零件配合的组合件拆分成独立子模块,我负责电机控制接口模块这部分,萧隆你带两个人负责……”林巧枝直截了当地接管了这个赛题,并且揽下了其中最难的那部分。
这也是有点形成习惯了,她之前就管过项目,还是被王柏强带着一个个车间仔仔细细教的,起初觉得难,年轻人不好管人,但硬着头皮适应了也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