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那个感觉。
”
到底是什么感觉?
要掀桌了!!
两个同是苦命人的厂长,在参加北方活动的时候聚到了一起。
简直不要太有共鸣。
龚厂长:“我们试了一圈,发现光找笔头好的人没用,找人给他们讲技术也没用,要么写出来技术太硬,要么就避开技术不写,跑去东扯西拉。
”
“我也发现了,这个有好笔头的人,得自己懂怎么修才行,自己都不懂,写出来的东西怎么让人看懂?”但是想在坐办公室的写稿子的人里,找一个精通维修,就有点难了。
换个视角呢?从精通维修的机修钳工师傅里,找会写东西的?
教训也有点惨痛。
说起来都是泪。
他俩凑在一起,对着那本红旗厂出版的,写在作者那一栏的“林巧枝”三个字,升起了腾腾敬意。
红旗厂哪里挖出来的人才?
起先,他们是想找红旗厂借一借人的。
但是,还没等他们开口,就先一步等到林巧枝的名字传到北边。
两厂:“……”
他们拿什么去和那些重型设备制造厂抢人?还是为写维修手册这样的理由?
站不住脚啊!
你们自己厂生产的拖拉机,还要去请别的厂的年轻人帮忙写维修手册?
陡然被架在半空,面对眼前这半截摊子,还真是没有好办法。
怎么办?
眼看着《红旗牌拖拉机速查速修百问百答》的印刷量跟上,不断往他们的地盘进军。
还不是人家主动卖的,是老百姓们自己强烈要求想买的!
心拔凉拔凉……
眼看春天过了,林巧枝也该忙完了。
两通电报发往了红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