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复兴,就需要天赋、能力、心气缺一不可的新生力量,越多越好,越出众越好。
游丛溪期待这位天赋出众后辈的成长。
“……我现在困扰的问题主要就是这两点,不知道该如何兼容,或者解决。
”
林巧枝说完,电话对面也很安静,只能听到微弱一丝丝的电啸声,还有对面人在的窸窣动静。
显然是在思索。
林巧枝不可避免的紧张,随着对方那边一声“稍等”后传来纸笔摩擦的声音,心里的紧张更是随着心脏怦怦跳跃起伏。
这条路可行吗?会不会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路?游总工又会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她的经验能走得通吗?
或许是期待了很久,又或许是付出很多的努力和时间,越是希望它能被做出来,越是接近成功,林巧枝就感觉越忐忑。
意识到这份情绪,林巧枝抿唇慢慢吸了一口气,调整好了心绪,不管最后游总工答复如何,都不会影响她继续前进。
即使这条路真走不通。
她也不缺从头再来的勇气。
与此同时,会场一角。
林巧枝的工作笔记正在被传阅。
“林工这个平衡梁的设计就很巧。
”
“其实我觉得这个被淘汰的备选方案也不错,人字桅杆加侧向悬挂葫芦,应该是从钳工战报里那个悬吊大型叶轮里得出的经验。
”
“别的不敢说,这问题我们回去百分百也要遇到,林工可算替我们蹚了大雷了。
”
……
逐渐翻到最后几页。
笔记并没有在来自江南造船厂的那位高工手里。
见没了,有点意犹未尽的往后翻了两页,看到那个明显是船体结构的设计图,他“咦”了一声,“林工这是对船舶技术也有兴趣啊,老程,你们不努努力?”说到随后,他对旁边的程梁语气调侃,有些揶揄。
这是最近会场里的乐子活动读作“把林巧枝扒拉到自家碗里来”,用作“看看温东鸣的灶王脸,主打黑黢黢、像锅底”,没办法,谁让温东鸣那个家伙偏爱在老伙计面前嘚瑟晃悠?
程梁嘿嘿笑了两声,顺嘴:“我看看,指不定还真能努努力。
”
他接过工作笔记。
但嘴上这话,确实是捎带着开玩笑。
这年头,想挖人可不是简单的事,尤其是很多厂自己精心培养的人,都是自家厂子弟。
从小生活在厂里,父母、家、还有十几年的朋友、熟人都在厂里,在这里出生、长大、在这里成家立业,那种归属感是非常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