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94章

首页
    ,从而降低焊接变形?” 对方一愣。

     他们是来学习做模具的,但林巧枝却给出了原来路线的解决思路。

     但听起来好像有点道理。

     他们用的“镍基高温合金”焊接过程就是会遇到变形问题!! 还有来学习注塑模具的厂。

     他们做的模具,是要往里面添加“塑料熔体”,不仅要分体,还必须要考虑到流道,如果流道设计得不合理,熔体流进去填充的就会不均匀,模具也算是做失败了。

     林巧枝在和他们交流分体研制问题的时候,就在图纸上边用铅笔画边提出:“我们是不是可以试一下‘多级分流’,增加一些过渡段,同时把浇口位置移到①②③这几个点来,感觉熔体流速的差距应该可以控制在10%以内。

    ” “或者从这边拆分一下……” 林巧枝说着来了灵感,又在旁边换了一种拆模具的方式,这样流道的设计就更简单清晰了:“我这也只是初步想法,最好还是要测试一下。

    ” 要做注塑模具的厂,精神都提起来一些。

     …… 交流会越进行。

     大家就发现林巧枝有点神,她的思维好像不受限制,和她交流起来非常轻松,她好像总能很快明白你在说什么,并且思维活跃的给出惊人的建议,是的,惊人,语出惊人。

     如今这会儿,消息闭塞。

     人们通过写信交流,稍微快一点的是电报,但贵,大家都很惜字,电话更没有普及。

     很多不超过三级的工人,可能一辈子就守在厂里,连本市都不会出。

     人们获得知识的成本,增长见识的机会,都是非常珍贵且有限的。

     没有见过“万吨水压机”的人,当听人说它的结构时,可能都要懵一会儿。

     但见过“台扇”的人,你和她讨论扇叶的制造,电机的转速,很快就能接过话来。

     林巧枝却天然拥有这份“见识” 但她自己目前还对这份“见识”一无所觉,因为见识这个东西,太广太杂太浅,很难在她自己实际工作中派上用场。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