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主办方,但现场这个情况,实在是有点盛情难却。
于是在第一排右侧的温东鸣站起来,拿着话筒朝后面道:“那咱们借着最后的时间,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大家注意把控时间,有些明显需要时间才能讲清楚的,就留到下午探讨,相信咱们下午的交流会更精彩……”
下午?
下午的安排分明是留出充分的时间,让他们相互探讨理解,吸收上午讲的内容,有助于第二天的分享和交流。
江南造船厂的一名技术高工率先站了起来:“林工,采用这套分体研制的技术后,这套20吨模具制作工期比整体制作减少了五分之一,这应该有第一次尝试的原因,你觉得交付周期最快可以提前多少?”
林巧枝思索片刻。
分体研制有一个特别大的好处所有拆分的部件,可以同时进行加工。
比如把一个整体拆分成五份,理论上最快可以有五倍的进度。
但还是要结合一些实际情况,林巧枝握着话筒回答道:“如果水平足够高的技术工人充足,并且不受天车台数的钳制,我个人觉得,这套模具,最快应该可以把原本预计整体制作的180天周期,压缩到45天左右。
”
分体研制,就是可以劈开时间山的!
他呼吸明显急促了一些,还想问,但被人抢了先。
“林工!”重型设备厂的王国伟站起来,问了关于模具“可进化”的相关问题。
他的旁边,也还有不少人都跃跃欲试,手里都半举着笔记本,显然刚刚听林巧枝讲述时记录了不少想法。
……
随着交流会的展开,直到最后简单的问答环节。
称呼林巧枝为“林工”的声音明显变多了,语气也变得更认真,少了几分对年轻后辈的随意。
一个人,在技术行业内的地位,传是传不出来的,只能靠着货真价实的战绩一场场仗打出来。
而想要在如此多同行面前,博得一定的名气和地位,显然就要拿出一些不一样的,超出大家水平的东西来推平阻力,才铺得开名气。
“当制作过程中,局部工艺出现失误,不再像原来那样整体报废,再加上分体的解构……材料利用率我觉得能从60%升至85%左右。
”
林巧枝回答完这个问题,就把话筒放下来,她神色自如,很是自信。
主持接过她主动递来的话筒,“感谢林工为我们解答的问题,今天的问答环节就到这里,各位有序从前门离开,前往食堂用餐,等用餐之后,休息片刻,相信下午的探讨交流会让大家有更多的收获……”
随着主持人宣布上午的交流会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