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85章

首页
    始了正式的技术分享:“各位前辈、各位高工、各位工业战线的同志们早上好。

    ” “我是林巧枝,今天代表红旗厂,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前不久完成的20吨大型模具制作经验,我们称它为‘大型模具分体研制技术’,而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就是针对这一技术的个人经验和想法。

    ” 说到这里,放映电影设备的老式幕布上,出现了20吨重模具最后完全合体的照片,还有一件件合体之前拆分的所有模具的照片。

     这种内部资料,通常是不会对外公开的,之前大家自然也都没见过,更不知道大型模具内里细节。

     故而,林巧枝把这照片放出来,直接就牢牢的吸引住了所有人的目光。

     台上讲课,有时候是需要技巧,才能吸引得了大家注意力的,但有些人讲课,只需要有足够硬的技术。

     怎么拆分的? 怎么克服松动的风险? 怎么突破那么多行业认知的? 别人都一整块做,你一个人把整块模具拆开做,这就是打破行业默认惯例了。

     迎着台下大量灼热的目光,准备多日的林巧枝不慌不忙地继续做陈述:“咱们从苏联援建时期引入的技术书籍,包括苏联经验,都强调‘整体结构刚性最优’,认为分体接缝必然成为应力集中点。

    ” 林巧枝的展示做得比较直接,多是简单直接的图片,照片。

     她列举出四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工期延误率,失误率,材料利用率,运输负荷。

     “虽然分体研制会面临不少问题,但其实我们在整体制件的过程中,依旧吃过不少亏。

    ” “比如咱们曾经有机床厂模具的模刀出现2cm缺口,按传统工艺需整体退火重锻,因为体积大,整个回炉工期45天,期间生产线只能停工,还急得传出‘模具感冒,全厂发烧!’的戏言。

    ” “此外,失误率、报废率也是极难以承受的,即使只是一处小的失误,整件大型模具都将遭到报废。

    ” 台下,一重机厂的人都不由挪了挪屁股,眼皮绷紧,他们五年前就因为一道0.2mm划痕,报废了整件模具,直接损失了厂里三年的研发经费! 到现在都还没完全缓过来。

     林巧枝继续讲述:“整件模具制作,在苏联支援咱们的资料中显示一架机身模具需要切除67%的钢料,这对我们来说,堆起来的钢料怕是比天安门城墙还要高,损耗的负担实在是太大了。

    ” “运输方面,我们为了运送超重设备、原料,专门修建过36公里铁路支线,这样的耗资相当于3000工人的全年工资。

    ” 堪称是死亡行军了。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