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9章

首页
    翁工出这个考题,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考量点。

    ” 其实事到如今,最终成绩,都不是最重要的事了。

    林巧枝已经展现出了非常强势且亮眼的劲头,她比萧隆小五六岁,却能与萧隆有一争之力,谁更优秀,已经不言而喻了。

     不过,接下来裁判用天平称重,还是成为众人目光凝聚的焦点。

     等称重完,到底是林巧枝还是萧隆拿到这次技术大赛的第一名,就显而易见了。

     先称萧隆的。

     把中间的连接杆切掉。

     第一块质量:229.73g 第二块质量:229.27g 差距:0.46g! 萧隆笑了笑,如果不和林巧枝比的话,这两个件之前的差距其实非常小了,肯定比不上翁工,但已经是青年一代的里非常高的水平。

     这代表他这个件,整个体积误差,大约只有0.05立方厘米,口算算不清楚,但总归是在0.052到0.058立方厘米之间的。

     紧接着是测量林巧枝的。

     林巧枝心也不由提起来。

     她虽然是奔着升三级来,但到了这个地步,她怎么可能不想争一争这个第一? 她可没有温厂长那么豁达的心态,什么失败也是长征路上的英雄。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也没说错,但她就是想赢啊!! 她已经尝过胜利和成功的滋味。

     有机会争取。

     当然想做最好的那个! 虽然她的精度确实比萧隆略逊一筹,但两个黄铜块之间的质量差距,可不完全是由精度决定的。

     比如同样是偏差0.01毫米,这个面往外偏,对面那个面往里偏。

    这边多一点,那边少一点,这个重量,相互之间就抵消。

     但如果同样的0.01毫米,全都往外偏,那么重量明显是会增加的。

     两个件之间保持一致,更多靠人的手感。

     靠人对整个工件的感觉和把控。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