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6章

首页
    滚滚的黄铜球,巴掌大。

     又找了个顺眼的桌子,检查这桌上的工具。

     说实话,今天这场青年组钳工的比赛,人还是很多的。

     围观的人数也是不少的,只要不在岗的都抽空来加油助威。

    毕竟能进前十,能给带教的班组加不少分呢,分福利都能多拿点东西。

     还有这次有可能进前三的选手,日后可能代表红旗厂,出去市里、省里参与技术工人大赛,因此前三的热门选手,连他们带教的师傅,还有一些高工,也都过来加油看热闹了。

     正在负责20吨模具项目的王柏强和乔元等人,因为要盯着项目,所以没来。

     但是温东鸣,还有作为定海神针的路锋,提前入厂的学徒工们,可都是过来了。

     看到翁工良穿着工服走过来,正围着路锋和温东鸣的人群稍微拉开了一道口子。

     温东鸣看刚来的翁工良往里头看,见到第一排的林巧枝就表情不好,好像看到了包了芝麻糊馅的饺子似的皱脸,拍拍他的胳膊:“嗨~翁工,放宽点心。

    ” “别给人小年轻那么大压力,巧枝现在不也做得挺好的吗,而且她现在年纪还小,以后还有机会。

    ” “小萧,今天咱主要看看你们组小萧,我记得他水平不错。

    ” 路锋也笑着说:“你们组萧隆二十三了吧,听说能把精度稳定到5丝以内了,有时候能达到4丝的水平,不错哦,指不定三十岁以前能迈进2-3丝精度大关,这次青年组头筹,那是十拿九稳。

    ” 这精度越往小了靠,进步就越难,天赋和努力缺一不可,进步都是以年来打磨,甚至很有可能在某个年龄,停在某个精度,此后就再难有寸进了。

     所以缺高级技术工人。

     不仅中国缺,二战之后,世界各国都缺,每个努力想发展重工业的国家,都必须尽可能培养出更多技艺精湛的技术工人。

     不仅场外在讨论。

     场内正要比赛的选手,也在讨论。

     “萧哥,你这次可算十拿九稳,不会甩我们个十分八分吧?” 萧隆看向说话的人,却是有些紧张:“你可别给我压力了,你手艺也不差,球体定位可不是我的强项,要我大伙甩十分八分的,那不如把我丢江里去喂鱼简单。

    ” “怕什么,球体形状制件那么难,工作面上连参照系都没有,咱们谁又熟练擅长了?你放心大胆干就完了,保管没问题。

    ” 林巧枝也在看手里的黄铜圆球。

     黄铜比钢硬度低,好削切,正好做这种快速比赛的材料。

     就是不知道这次比赛题目是什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