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巧枝长舒一口气,精神松懈下来,感觉到背后一层冷汗。
整个组的钳工也明显松了一口气,纷纷围上去。
林巧枝在脑子里过了一遍情况,主动找到乔元:“我们得杜绝这种情况再次发生。
”
乔元表情也不太好:“你怎么想的?”
能借鉴的经验还是太少了,全国大型模具年产量不足百套,更是没有一例复杂大型模具分体研制的经验。
林巧枝暂时也想不到好办法,只能先道:“先在地面用沙袋模拟重量分部,用试吊来调整吊点。
”
“配重试吊的方法对工期可影响不小。
”乔元提醒她。
林巧枝眉头拧紧:“那也得用,滑脱风险可不是小事。
”她回头地看天车,“再想想办法吧。
”
乔元点头:“有什么需要的尽管说,我全力配合你。
”
林巧枝点头。
六车间很快运进来一批批沙袋,江城每年都要做防汛工作,从来不缺准备堆江堤的沙袋。
配重试吊法,确实可以保障安全,但确实如乔元所说,太耽误工期了。
每一次试吊,每一次进行部分配重,都要耗费按小时记的时间。
林巧枝不放心地天天来看。
研究图纸,蹲在车间观察天车情况,一琢磨就是两三个小时。
直到三天后,她总算想出一个办法按照她对最主要三个分体模具的理解,制作一个可以调节的平衡梁,架设在车间,实现吊点的动态补偿。
乔工试着操作一番:“这解决办法不错。
”
“实在没办法兼顾更多了,其余的还是麻烦乔工你多注意。
”林巧枝望着架设好的平衡梁。
耽误的工期解决了,安全隐患也消除了。
林巧枝又继续去巡视各个车间,各个班组的情况。
真的试着担起这个责任。
林巧枝才知道为什么王柏强说只能是她来。
这是她的分体研制方案。
从头到尾。
只有她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应对一个接一个的问题,解决实施过程中层出不穷的细小麻烦。
因为只有她一个,深刻理解每一步设计的意义和原理。
林巧枝走到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