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8章

首页
    砸玻璃啊? 这么抢手?最后还真的修好了啊?看得人一愣一愣,又心痒,忍不住问供销社的售货员:“同志,这书上说的这事是真的啊?” 还不等打毛衣的售货员回答,门口急匆匆跑进来两个穿着解放鞋的黝黑男人:“你们这是不是有那本《红旗牌拖拉机速查速修百问百答》?” 售货员把货架剩的一本拿下来,牛气轰轰地指着柜台上的两本:“就剩下这两本了,你们这会儿不买,下午来就没了。

    ” “这本我们要了!”解放鞋黝黑男人赶紧掏钱。

     最后一本了! 还在犹豫的人心一抖,赶紧把最后一本揣兜里。

     才走出供销社门口,就又看到有急匆匆赶着牛车来的人,他把书往怀里一藏,一把抓住解放鞋同志:“大兄弟,你哪个生产大队的?” 到底怎么回事? 供销社的售货员一连回了好几句“卖完了”之后,也纳闷地跟同事嘀咕:“怎么这两天这么多一进来就问这书的?” 平时怎么没见书这么好卖? 随着时间流逝,十里八乡之间消息传递,每天来问的人就更多了。

     甚至一天到晚都能碰到,应付得人口干舌燥。

     “你们供销社有吗?” “我听说青柳村就是在你们这个供销社买到的,他说他买的时候还有好几本呢!” “书今天调来了吗?” “下一批什么时候能到?” …… 柴主编自掏腰包请人在报纸上打的“小广告”,显然效果还是不错的,带动了第一批生产大队购买。

     当然,这个小广告,当然不能是大大咧咧的广告。

     做了这么多年的出版工作,柴方凛还是认识不少写得好的作者的。

     他找了个笔头厉害的,自掏腰包,请人写了一个跌宕起伏,抓人眼球的“拯救俺们村拖拉机”的故事。

     取材于有村子派小孩子到他们出版社门口蹲守的实事,稍稍用了点春秋笔法。

     写法很符合当下各个报社去农村征稿,征到的“农民风采风貌”故事。

     只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