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2章

首页
    “这不错啊,你这水平,真要把这个模具顺下来的话,去偏远一点小机械厂,再选个技术难度低的产品,也能做独挑大梁的钳工了。

    ”许观平感慨。

     “差不多,走吧。

    ”林巧枝点点头,这模具能顺利做下来,确实是非常大的锻炼。

     把用车床粗加工完的工件运回操作台。

     拿抹布擦了擦。

     林巧枝又对照了一遍图纸,决定从侧盖板右下角处开始入手。

     她弓着身,用锉刀一点点开始精处理。

     曾经细密划线,一层层锉平的铁料的练习,带来了愈发精密的手感。

     她弓着身,锉削的操作稳而有序。

     许观平把他的操作台收拾好,回来一看,林巧枝已经处理好一个侧盖板尾端的边角。

     他往细了一看,眼皮子猛地一跳。

     他不是刚入校不到一年的新生了,也看过很多高工的操作,不会轻易为一些技术大惊小怪。

    但问题是,林巧枝现在的技术,怎么又有了这么猛的精进! 他又不敢出声,怕惊了林巧枝的操作。

     只好站在旁边,一双眼睛死死地盯着林巧枝手上的锉刀。

     好不容易等到林巧枝直起身,活动一下腰背,他震撼不已地问:“你这么快,就直接打通了两精度直接进入到7丝的精度了?” 【作者有话说】 补更[比心] 20·一等工件(捉虫) 林巧枝拿起标尺,卡住两侧,“你量都没量,就知道了?” 她把测量的数据记录在本子上,又把位置让出来给许观平。

     许观平从工装腿外侧口袋里,摸出另一把标尺,也夹准那段,边测边说:“感觉嘛,我不信你没有,看着一刀刀下去,大概什么水平就知道了。

    ” 7丝的标准看似很宽松,比红旗农械厂现在用的拖拉机模具精度差七倍。

     但仔细一想,也就头发丝直径稍微粗一点点。

     这么细微的尺寸,却要从始至终一丝错误都不出。

     许观平自己也差不多有这个精度了,可也没有信心做出这个侧盖板模具。

     一是太大了,按照工期算的话,每天工时四五个小时,差不多要两个月才能做完,这期间可一次错都不能出。

     二是还有一个圆弧形,这种内侧带圆弧形的模具,难度比横平竖直的直线高得不是一星半点。

     当他也测量完,两个人的测量数据一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